南朝第三個王朝。蕭衍創建。都建康。曆四帝,共五十六年(502~557)。

  蕭衍(464~549),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裏(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南齊宗室,官至雍州刺史,鎮襄陽。永元二年(500),蕭衍之兄蕭懿被齊東昏侯蕭寶卷殺害,三年,蕭衍乘南齊君臣互相殘殺,政局極端混亂之際,自襄陽舉兵東下,攻佔建康,並於次年稱帝。國號梁,建元天監,歷史上又稱蕭梁。

  梁朝五十六年中,蕭衍在位長達達四十八年。其統治具有如下特點:①優容士族。如專設譜局,改訂士族百傢譜;下詔州、郡、縣,置州望、郡宗、鄉豪各一人,專掌搜薦人物,特別是東晉以來湮沒不顯的舊族;增設官職,滿足士族入仕要求。但梁世士族業已全面腐朽,在實際政務中仍須使用寒人。②寬縱皇族。如削弱典簽權勢,給諸王以實權,對他們的橫征暴斂甚至公開搶掠也不聞不問。結果到瞭蕭衍晚年,皇室間的相互殘殺較之宋、齊兩代更為殘酷。③蕭衍博學能文,重視思想意識上的統治。如大力提倡佛教,不顧勞民傷財,大規模興建佛寺。創立三教同源說,調和釋、儒、道三者矛盾。三次舍身同泰寺,公卿等以成億的錢奉贖。④以虛偽的勤儉、仁慈掩蓋其殘暴腐朽的統治。梁世徭役較以往更為繁重,甚至役及女丁。賦稅由過去的計資改為計丁。規定每年丁男之調,佈、絹各二丈,絲三兩,綿八兩;祿絹八尺,祿綿三兩二分;租米五石,祿米二石。丁女減半。此外每畝田還要收稅米二升。他責令地方官“上獻”,因而莫不競相聚斂。梁世用法,對皇室、士族分外寬容,對勞苦大眾極其嚴酷。民眾犯法連坐,老幼不免;一人逃亡,舉傢罰作苦役。人民紛紛逃亡或奮起反抗,各種規模的農民起義接連不斷。侯景之亂前夕,更是達到“人人厭苦,傢傢思亂”的嚴重地步。

g"> 梁 東魏 西魏 對立形勢圖(546年)

  梁初疆域與齊末略同,北以淮河與北魏為界。此時北魏雖日趨衰落,但由於蕭衍昏庸無能,故幾次對魏戰爭均未取得成果,反而給人民帶來很大災難。如天監四年(505)北伐,梁軍裝備精良,但蕭衍舍良將韋叡不用,以其貪殘昏懦的六弟蕭宏為主帥。五年,軍至洛口(今安徽懷遠內),一夜風雨驟起,蕭宏棄師潛逃。大軍潰退,損失五萬多人。十三年,蕭衍不顧水工關於淮河沙土不堅,不可築堰的警告,役使二十萬軍民修築浮山堰(在今安徽鳳陽境內),企圖蓄淮水淹沒北魏軍。浮山堰果為洪水沖塌,沿淮軍民十餘萬被吞沒。當北魏在各族人民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之時,蕭衍把希望寄托在南逃的北魏宗室元顥身上,命陳慶之於大通二年(528)率七千人送他北歸。元顥陰謀叛梁,陳慶之孤立無援而全軍覆滅。

  太清元年(547),東魏大將侯景降梁,蕭衍不顧朝臣反對,認為“得景則塞北可清,機會難得”,以侯景為大將軍、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諸軍事、大行臺,並派蕭淵明率軍五萬前往支援。結果梁軍在寒山堰(今江蘇徐州市外)被東魏軍擊敗,淵明被俘。不久,侯景軍亦被消滅,僅得八百人進據壽春。二年八月,侯景自壽春舉兵叛梁。十月,叛軍在蕭衍侄蕭正德接應下順利渡江,占領建康。臺城(宮城)被圍期間,蕭衍的子孫們雖據重鎮,擁強兵,均不積極馳援,反而伺機奪取帝位。三年三月,叛軍攻占臺城,蕭衍餓死。四年,侯景立蕭綱為帝(簡文帝)。大寶二年(551),侯景殺蕭綱,自稱漢皇帝。首都建康和三吳地區遭到空前破壞。這時盤踞郢州(鎮夏口,今湖北武昌)的蕭綸(蕭衍第六子)附北齊,盤踞襄陽的蕭詧(蕭衍之孫、蕭統之子)附西魏,盤踞荊州的蕭繹(蕭衍第七子)則反復於北齊和西魏之間,此外還有盤踞益州的蕭紀(蕭衍第八子),他們之間展開瞭殊死的皇位爭奪戰。同年,蕭繹勾結西魏滅蕭綸。三年,蕭繹攻滅侯景,在江陵稱帝(梁元帝)。承聖二年(553),蕭紀舉兵東下攻江陵,西魏乘機奪取益州,蕭紀亦旋被蕭繹消滅。三年,蕭詧勾結西魏攻破江陵,殺蕭繹。西魏復占有襄陽,並將江陵被俘王公以下男女數萬口分給將士作奴婢,僅留一座空城讓蕭詧作傀儡皇帝,史稱後梁。至此,梁朝疆土已喪失大半:長江下遊以北淪於北齊,益州、漢中、襄陽淪於西魏,江陵實際亦為西魏控制。次年,王僧辯、陳霸先在建康立蕭方智(蕭繹之子)為梁王。時北齊派兵送蕭淵明至建康,王僧辯畏齊,立蕭淵明為帝。陳霸先襲殺王僧辯,復立蕭方智為帝(梁敬帝)。太平二年(557),陳霸先稱帝,建立陳朝。梁亡。

梁朝帝系表

梁南康簡王蕭績墓前石神道柱 江蘇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