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綜合性大學。其前身是1911年4月利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餘額創辦於北京的清華學堂。1912年10月改名清華學校。早期清華學生大多送去美國留學,教育方針美國化,校務多聽命於董事會中的美國人。1925年,清華增設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全校分為留美預備部、大學部、國學研究院三部分,形成瞭以後的清華大學的規模。1928年,國民政府接管清華,改名國立清華大學,任命羅傢倫為校長,加強瞭控制。1929年,廢除董事會,劃歸教育部直轄。同年撤銷留美預備部和國學研研究院。1931年,著名教育傢梅貽琦出任校長,直到1948年底。他貫徹教授治校原則,實施通才式教育法,註重理工學科,使清華成為國內外知名學府。1934年,清華有文、法、理、工四院,十六個系,並設有十個研究部,居全國之首。1936年有學生一千二百人,教師二百一十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清華南遷長沙,繼遷昆明,與國立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成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後,清華大學於1946年10月在原址復校開學,有文、理、法、工、農五院,二十六個系,學生二千三百人,教師近四百人。(見彩圖)

國立清華大學校門

  清華師生有光榮革命傳統,積極參加五四運動等歷次反帝反封建、反國民黨專制獨裁統治的愛國民主運動。聞一多教授因參加民主運動,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見李聞血案)。清華校風嚴謹,培養瞭一大批著名專傢學者,為中國科學文化的發展做出瞭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