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企業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的計畫、控制、考核和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的總稱。其任務是,挖掘降低成本潛力,不斷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內容 中國進行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是:①按產品制定物資消耗量和工時定額,建立有關成本管理的規章制度;②開展成本預測,實行正確的成本決策,確定降低成本的目標,編制費用預算和成本計畫;③制定有益降低成本的措施,建立嚴格的成本管理責任制;④加強成成本控制,檢查費用預算和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⑤按期進行成本考核和分析,通過同目標、歷史水平和同行業企業之間的成本比較,研究影響成本變動的因素,揭示本企業成本工作中的問題,制定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的措施。隨著生產的發展,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成本管理的內容已從一般的成本計劃、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與分析,發展到產品開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全面管理,並逐漸擴展到技術經濟領域。

  成本決策 指在預測和分析多個成本方案的基礎上,選擇最佳方案,制定成本目標的工作。包括:①成本目標決策。指一定時期內,各產品目標成本和降低成本額的決策,以及趕超同行業先進水平及其相應降低成本措施的決策。②為降低成本制定的技術經濟決策。如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進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對產品成本升降影響所進行的預測和決策。③提供成本信息。成本信息是企業進行各項經濟決策的重要依據,如某項訂貨是否有利、產品規模適度以及定價等決策,均需測算和提供有益的成本資料。

  成本控制 為使產品成本達到預期目標,采取一定的管理形式和方法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費用發生額進行約束和監督的一種管理工作。是成本管理的關鍵環節。在廠部統一領導、統一計劃下,實行成本費用歸口分級管理,是實行成本控制的基本形式。按控制內容分有:總成本和產品單位成本控制,原材料成本控制,費用控制。按控制方式分有:定額控制與預算控制,金額控制與實物控制。按控制時間分有:事前控制,如產品設計成本控制;事中控制,即對成本費用發生形成過程的控制;事後控制,包括成本考核、分析,糾正成本計算上的錯誤,檢查有無違反國傢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的問題等。實行成本控制,需要配合制訂成本目標、整頓各項基礎工作,選擇適當的控制形式,制訂獎懲辦法,核算和分析偏離成本目標差異的原因,確定責任歸屬等。

  成本開支范圍 指國傢規定應列作產品成本的具體開支項目及其內容。是企業執行成本管理的基本制度。中國成本開支范圍的根據是國務院1984年3月5日發佈的《國營企業成本管理條例》。工業企業的成本開支范圍包括下列各項:①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各種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原價和運輸、裝卸、整理等費用;②固定資產的折舊費、按產量提取的更新改造資金、租賃費和修理費;③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新產品試制所發生的不構成固定資產的費用,購置樣品樣機和一般測試儀器的費用;④按國傢規定列入成本的職工工資、福利費、噸煤獎、特定原材料節約獎、技術改進和合理化建議獎;⑤按規定比例計算提取的工會經費和按規定列入成本的職工教育經費;⑥產品包修、包換、包退的費用,廢品和修復費用或報廢費損失,停工期間支付工資、職工福利費、設備維護費和管理費,削價損失和經同級財政機關批準核銷的壞帳損失;⑦財產和運輸保險費、契約、合同、公證費、咨詢費、專有技術使用費以及應列入成本的排污費;⑧流動資金、貸款利息;⑨銷售商品發生的運輸費、包裝費、廣告費和銷售機構的管理費;⑩辦公費、旅差費、會議費、勞動保護用品費、冬季取暖費、消防費、檢驗費、倉庫經費、商標註冊費、展覽費等管理費;⑪經財政部審查批準列入成本的其他費用。一切不屬於成本范圍的開支,如基本建設支出、更新改造支出、大修理支出、社會性質的開支、自然災害造成的財產損失等,都不得列入產品成本。國傢統一規定成本開支范圍,可使產品成本內容具有可比性,便於同類企業以及企業本身不同時期之間進行成本對比分析;同時可防止亂攤成本,有利於國傢有計劃地集中和分配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