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生產中所耗費的生產資料價值 c和必要勞動價值v的貨幣表現,是商品價格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商品出售價格的最低界限。

  性質 在資本主義經濟中,成本表現為資本傢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墊支資本,包括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但隻有用於購買勞動力的可變資本,才為資本傢創造剩餘價值。因而資本主義成本掩蓋著資本剝削勞動的實質。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的成本,是生產那些滿足社會需要的產品所耗費的生產資料價值值和勞動者為自己創造的價值的貨幣表現,同時由於企業銷售收入超過成本和繳納的稅金後的利潤,按政策規定在國傢、企業和職工之間進行分配,因而社會主義成本反映著勞動者之間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構成 主要包括:①原料、材料、燃料等費用,表現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對象的價值;②折舊費用,表現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手段價值;③工資,表現生產者的必要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在實踐中成本構成有兩種劃分方法:①按費用的經濟內容(經濟性質)劃分,包括物質消耗和勞動報酬。前者包括外購材料及其費用、折舊、大修理基金,後者包括基本工資、津貼、獎金、福利基金、勞動保險。②按費用的經濟用途劃分,包括原材料;燃料和動力;工資及工資附加費;廢品損失;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成本構成在不同部門之間、同一部門內部,甚至同一部門、同一行業的不同時期都有所不同。因此,明確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以及不同時期產品成本的構成,不僅有利於各部門、各企業明確降低或控制產品成本的主導方向,而且有利於研究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在改變成本構成中所起的作用,同時有利於研究自然條件對降低成本、改變成本構成的影響作用。

  分類 根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可按照不同的標準對成本進行分類。按成本的概念及其應用的情況,可分為理論成本和實際成本。理論成本是測算理論價格,借以研究各種產品比價關系的重要依據。實際成本是按照國傢規定的財務會計制度計算、據以計算盈虧的成本,它以c+v為基礎,但為瞭強化企業管理的需要,把本屬於剩餘產品價值m性質的利息,保險金支出,以及把屬於無效勞動的廢品損失等都計入成本。按企業的生產成本及其同部門的關系,可分為個別成本和部門平均成本。個別成本是指生產同種產品的不同企業各自的單位成本;部門平均成本是指一定生產技術條件下生產某種產品的平均成本,又稱社會成本。個別成本是社會成本的基礎,是衡量企業生產經營效果的重要指標。個別成本越低,同種產品的社會成本也越低,創造盈利就越多。社會成本以生產同種產品的不同企業的單位成本加權平均求得。社會成本水平隨多數企業個別成本的升降而變動,因而它從總體上反映著一定時間社會生產某種產品的價值耗費水平,成為國傢制定價格的依據。按成本范圍,可分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按成本的核算程序,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按成本與計劃的關系,可分為計劃成本和預計成本。按成本的定額管理劃分,有定額成本和非定額成本;按成本的可比性劃分,有可比產品成本和不可比產品成本;按生產過程中的順序關系,可分為車間成本、工廠成本和全部成本;按生產過程中與產量增減的變化關系,可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為瞭方便經營管理決策,還可運用邊際成本、機會成本等成本分類概念。

  作用 成本作為一個特殊的經濟范疇,在商品經濟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①成本的補償是保證企業進行正常生產活動的最基本的、必要的條件。“商品出售價格的最低經濟界限,是由商品的成本價格規定的。如果商品低於它的成本價格出售,生產資本中已經消耗的組成部分,就不能全部由出售價格得到補償。如果這個過程繼續下去,預付資本價值就會消失”(《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45~46頁)。②在還不能準確計算商品的價值時,成本作為價值構成的主要組成部分,它的高低能反映商品價值量的大小,因而商品的生產成本成為制定商品價格的主要依據。正確地核算成本,才能使價格最大限度地反映社會必要勞動的消耗水平,從而接近價值。③商品的生產成本在商品價格的構成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而成本的變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價格的變動。研究各部門、各類產品成本的變化趨勢,有利於認識和掌握價格變動的規律,從而較好地制定價格的長遠規劃。穩定商品的生產成本,特別是降低成本,則是穩定市場價格的有效途徑。④成本作為價格的主要組成部分,其高低還是決定企業有無競爭能力的關鍵。因為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實質上就是價格競爭,而價格競爭的實際內容就是成本競爭。企業隻有努力降低成本,才能使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中具有較高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