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是古代印第安文學作品《波波爾·烏》和《契倫·巴倫之書》的發源地。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自1668年第一個印刷所建立,1676年聖·卡洛斯·博羅馬大學創辦以後,文學活動逐漸開展。

  18世紀時著名的作傢有詩人米格爾·德·塔拉塞納,具有鮮明道德訓誡意義的《寓言與童話》的作者拉斐爾·加西亞·戈耶納(1766~1823),謠曲作者馬蒂亞斯·德·科爾多瓦(1768~1828),以及拉丁文長詩《墨西哥鄉村》的作者拉斐爾·蘭迪瓦瓦爾(1731~1793)。

  獨立以後開始的民族文學中,有詩人何塞·巴特雷斯·蒙圖法爾(1809~1844),他著有以殖民地生活為題材的諷刺敘事詩《危地馬拉傳說》。還有以博學著稱的小說傢和散文傢安東尼奧·何塞·德·伊裡薩裡 (1786~1868) 。他從1825年起投身革命運動,曾被監禁流放,在其創辦的5種報刊與所寫的散文和詩歌中,忠實地反映瞭克裡奧約(即土生白人)爭取獨立的鬥爭,著有自傳體小說《流浪的基督教徒》和評論作品《阿亞古喬大元帥被害述評》。

  浪漫主義的影響在危地馬拉出現較晚,著名代表人物有詩人多明戈·埃斯特拉達(1850~1901)和以筆名“薩爾梅·希爾”聞名的小說傢、詩人何塞·米利亞·伊·比道雷(1822~1882)。後者的主要成就是具有地方風俗特色的歷史小說,代表作為描寫男女愛情悲劇的《阿德蘭塔多的女兒》,描寫律師生涯的《一個律師的回憶》。他的作品充滿諷刺意味,結合瞭現實的寫照與抒情的描繪。危地馬拉現代民族戲劇的創建者維森塔·拉帕拉·德·拉塞爾達,其作品也屬於浪漫主義流派。

  這一時期,危地馬拉開始出現一批現代主義作傢。他們受多次訪問危地馬拉的現代主義詩人魯文·達裡奧和何塞·桑托斯·喬卡諾的一定的影響。其中有小說傢馬克西莫·索托·霍爾(1871~1944)和散文傢恩裡克·戈梅斯·卡裡略。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瞭三位著名的自然主義小說傢:拉斐爾·阿雷瓦洛·馬丁內斯(1884~1975);弗拉維奧·埃雷拉(1895~  ),他著有反映克裡奧約生活的小說《虎》;卡洛斯·懷爾德·奧斯皮納 (1891~1958) ,著有揭露寡頭政治的小說《專制君主》。

  從現代主義向先鋒派過渡的詩人,主要有塞薩爾·佈拉尼亞和路易斯·卡爾多薩·伊·阿拉貢(1902~ )。後者所寫反映社會政治問題的詩集《新世界的小交響曲》於1949年出版。這個時期危地馬拉文學具有虛幻的神話與社會的現實相結合的特色。著名作傢有民俗學者卡洛斯·薩馬約亞·欽奇利亞(1898~1973),小說傢和詩人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裡亞斯(1899~1974),以印第安人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傢馬裡奧·蒙特福爾特·托萊多(1911~  )和戲劇傢曼努埃爾·加利奇(1912~  )等。

  20世紀30年代先鋒派詩人的代表是弗朗西斯科·門德斯。到40年代,出現瞭以著名詩人勞爾·萊瓦(1916~ )為代表的“音調”派,他的代表作有《痛苦》、《願望》等詩集。

  

參考書目

 David Vela, La literatura guatemalteca,Guatemala,1944~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