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王爾德

  英國作傢、詩人。1854年10月16日生於都柏林。父親威廉·王爾德爵士是著名的醫生,愛爾蘭科學院主席;母親珍妮·弗蘭西斯卡,筆名斯佩蘭紮,是愛爾蘭民族主義女詩人。王爾德於1871至1874年在都柏林的三一學院求學。11874至1878年在牛津大學麥格達倫學院學習,涉獵瞭亞裡士多德、柏拉圖、斯賓諾莎、黑格爾等人的著作,並受到新黑格爾派哲學、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以及先拉斐爾派的繪畫的影響,成為羅斯金和瓦爾特·佩特的美學觀點的信徒,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

  他的早期作品有詩歌和童話故事,童話故事《快樂王子》(1888)流露瞭消極、悲觀的思想,如王子散發他的衣物,卻得不到受惠者的理解;同時也表現瞭快樂的幽默感和文章的結構美。

  1891年王爾德出版瞭長篇小說《道林·格雷的肖像》。年輕的道林·格雷請畫傢霍爾伍德給自己畫瞭一張肖像。他深愛這張肖像,希望自己永遠象肖像上那樣年輕貌美。他果然始終保持年輕時的美貌,但是他的肖像卻逐漸發生瞭變化。當道林造成愛戀他的女演員自殺時,肖像嘴角上露出瞭一絲殘忍;當他為瞭忘掉她而去尋求新歡時,肖像的臉上出現瞭欲望。道林不樂意再讓別人看到變得蒼老和兇狠的肖像,企圖毀壞它,用匕首去刺它的胸部,但刺中的卻是自己的心臟。仆人們聞聲趕來,發現肖像還是那樣年輕英俊,地上卻躺著一個憔悴、衰老的人。

  王爾德在《道林·格雷的肖像》一書的序言中頗為系統地表達瞭他的為藝術而藝術的美學觀點。他認為“藝術傢是美麗事物的創造者”,所有的藝術都毫無用處,文學作品也無所謂道德或不道德,隻有寫得好與壞之分。他反對藝術傢的傾向性,甚至認為“藝術傢的倫理同情心是一種不能原諒的習氣”。這種唯美主義的觀點是針對“為金錢而藝術”的觀點提出來的,它強調藝術的純粹,認為思想和語言均為藝術的工具,善與惡都是藝術傢的材料。他追求形式、結構上的新奇,作品多以嚴謹、機智、巧妙取勝。這種反映瞭19世紀末頹廢風氣的藝術觀點雖然隨著王爾德等人的去世而衰落,但對後來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等文藝思想的出現產生瞭影響。

  1891至1895年間,王爾德創作瞭幾部著名喜劇。1892年《溫德梅爾夫人的扇子》(一譯《少奶奶的扇子》)公演。劇本的精巧結構,人物的機智談吐,觀眾熟悉的劇情,使演出獲得成功。1893年,《無足輕重的女人》公演。王爾德在劇本中通過對於違反社會準則的行為的描寫,引觀眾發笑,而使這兩部作品極其類似英國王政復辟時期康格裡夫的風俗喜劇。王爾德還用法文寫出瞭獨幕劇《莎樂美》(1893),根據《聖經·新約全書》馬太福音第14章施洗者約翰之死的故事,描寫希律迪亞斯之女、猶太的公主莎樂美如何誘使繼父希律王殺死瞭施洗者約翰。劇中的莎樂美向約翰求愛而遭拒絕,發誓要吻到他的嘴唇,最後吻到的是約翰被砍下的頭。這裡王爾德描寫的是一種變態的激情所造成的後果。劇本譯成英文後,遭到禁演,後來由於理查·施特勞斯將它改編為小歌劇才得以流傳。1895年王爾德完成瞭又一部風俗喜劇《理想丈夫》。1895年《認真的重要》在倫敦上演,這是比前幾部喜劇更接近自然主義的劇本,也是王爾德最著名的劇作。劇情圍繞在倫敦維多利亞車站行李寄存處的一個手提包中發現的嬰孩展開,表現上流社會中的紳士淑女、名門貴婦們消遣旅行、談情說愛等生活內容。人物刻畫生動,語言風趣;情節跌宕,妙趣叢生。全劇輕松、自然、流暢、清新。

  同時,王爾德還發表瞭一些散文作品,如《說謊的墮落》(1889)和《社會主義下的人的靈魂》(1891),表露瞭他對理想社會(實際上是莫裡斯式的烏托邦)的幻想。

  王爾德因私生活不檢點,被判坐牢,服苦役兩年。1897年刑滿獲釋後,完成瞭他的詩集《裡丁監獄之歌》和一部散文的懺悔錄《從深處》(1905),這些都是描述個人痛苦心情之作。

《莎樂美》插圖

  1900年11月30日,潦倒的王爾德在加入羅馬天主教數天之後,於巴黎逝世。

  王爾德作為唯美主義代表人物,在英國文學史上有特殊地位,是19世紀80年代的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