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劇作傢。生於紮佈汗省圖德佈臺縣一個牧民傢庭。曾入佈裏亞特蒙古烏蘭烏德工農專科學校學習。自1940年起,在雜技團當演員、編導和藝術指導。1946至1951年在莫斯科劇院學習,回國後任國傢劇院編導,曾導演蘇聯和中國的戲劇。從40年代後期起開始創作,作品有劇本《醫生們》(1949~1952)、《在前進的道路上》(1955)、《個人主義者》(1958)、《在阿爾拜赫雷草原上》(1961)、《普通人》(1965)、《司機陶昭》(與達喜尼瑪合著)、《泰咪爾地方來的的媳婦》(與僧德合著),電影劇本《星火》(與朝·奇木德合著)以及兒童劇《售貨員的夢》和《白頸小熊和歪腳小熊》等。劇本《醫生們》曾獲國傢獎金。

  旺幹的作品多取材於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勞動和鬥爭,塑造瞭各式各樣的新人形象。《醫生們》寫大學醫學系畢業生佈仁娜原分配在城市,但她卻申請到艱苦的牧區去工作。由於她的努力,牧區的醫療衛生條件有所改善。她不僅為群眾治病,而且以自己的模范行動醫治瞭她的同學桑達嘎和某些領導人的壞思想、壞作風。劇本《在前進的道路上》第一次描寫國營農場領導人的思想作風和工作方法。《司機陶昭》反映瞭運輸公司司機中的先進與落後的矛盾和鬥爭。《塔米爾地方來的媳婦》描寫一個牧業生產合作社的女社長南蘇拉經過艱苦鬥爭改良犛牛品種的事跡。《個人主義者》批評瞭身為草原站長的薩烏日的自私自利行為。《在阿爾拜赫雷草原上》表現瞭以薩木坦為首的青年突擊隊員們開墾荒地和興修水利的動人情景。

  旺幹創作的劇本,矛盾沖突尖銳復雜,情節曲折,扣人心弦。作品風格樂觀、幽默,饒有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