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小說傢。生於南部海港樸資茅斯的一個裁縫傢庭。1842年進入德國新維德的一所摩拉維亞學校學習。1846年在倫敦充當律師的練習生,後從事新聞和文學事業。1880年受聘於查普曼·霍爾出版公司,負責審閱稿件工作長達20餘年之久。

  梅瑞狄斯創作瞭20多部小說,《理查·弗維賴爾的苦難》(1859)描寫貴族奧斯丁·弗維賴爾男爵按照貴族的傳統教育兒子,表現人的自然本性與社會要求的衝突。《比欽的一生》(1876)描寫青年比欽的命命運,譴責英國政界的黨派鬥爭。《利己主義者》(1879)以心理分析深刻著稱,描寫瞭現代資產階級社會中一個典型的利己主義者形象威洛比爵士,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其他小說還有《谷粉》(1857)、《伊萬·哈林頓》(1860)、《羅達·弗萊明》(1865)、《維托利亞》(1866)、《克勞斯威的黛安娜》(1885)、《令人驚異的婚姻》(1895)等。他主要描寫英國的上層社會,揭露它的醜惡現象。他並不重視故事情節,而著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善於運用微妙的嘲諷來表現人物的思想和行為。

  梅瑞狄斯的詩歌有《現代的愛情》(1862)、《悲劇人生的民謠與詩》(1887)、《地球的解釋》(1888)、《空空的錢包及其他》(1892)、《獻給法國歷史之歌的頌詩》(1898)、《人生的解釋及其他》(1901)、《最後的詩》(1909)等。

  梅瑞狄斯的理論著作有《喜劇的觀念及其精神的效用》(1877),它指出各種形式的喜劇將長期存在,而喜劇能使人們鄙棄自己的錯誤和淺薄,在改造社會中起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