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巖壁浮雕。雕刻在今泰米爾納德邦摩訶巴裡補羅的一整面露天的花崗石巖壁上,寬約26米,高約9米,作於7世紀中葉帕拉瓦王朝那羅辛哈瓦爾曼一世瑪摩拉(約630~668在位)時期。

  這一巨幅巖壁浮雕表現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恒河降凡的故事,場面壯觀,構圖巧妙,利用巖壁中央的一道天然裂縫代表聖水恒河自天而降(巖頂有蓄水池,在舉行宗教盛典時放水而成瀑佈),人首蛇身的男女蛇神在這道瀑佈中暢泳。巖壁左上方祈求恒河降凡淨化其祖先靈魂的幸幸車王,正在舉臂獨立,修煉苦行,他身旁以頭承接恒河使之緩沖的四臂濕婆左下手作施與勢。巖壁兩側100多個眾神、人和動物都在向中央聚集,凝望著聖水虔誠頂禮。一對對裸體的男女天神和精靈滿壁飛舞,歡呼雀躍。

《恒河降凡》

  這一浮雕的整體構思氣勢雄大,想像奇特,而局部細節刻畫卻相當寫實、逼真。特別是左下方坐在1座帕拉瓦小廟門旁的一位瑜伽師,正在修習禪定,俯身向前,造型自然樸素,個性鮮明深刻。動物雕刻尤其精采,右下方穩定整個畫面的兩隻大象渾厚莊嚴,是寫實主義的精品。左下方一對鹿臥在1個洞穴中休憩,公鹿抬起後蹄搔著自己的鼻子,神態極其灑脫生動。浮雕右側的獨石圓雕《猴子的一傢》,也富有人情味和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