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作傢。原名塔杜施·加韋茨基。出身於盧佈林一個破落貴族傢庭,在中學時曾參加秘密愛國活動。1893年加入波蘭社會黨。曾遭沙俄統治者逮捕並被流放到阿爾漢格爾斯克。1900年回國,繼續從事秘密革命活動,並在克拉科夫大學學習哲學、文學和經濟。1905年在華沙主編黨的秘密刊物《人民報》。1907年再次被沙皇當局逮捕入獄,後被驅逐出波蘭。1926年畢蘇茨基上臺後,他反對畢蘇茨基的獨裁統治,並同社會黨人決裂。1935年起擔任波蘭共產黨領導的保衛人權和公民權聯盟主席。<

  斯特魯格於20世紀初開始創作。他早期的作品曾受象征主義流派的影響,後來走向現實主義。短篇小說集《地下活動的人們》(1908)、《一個老年支持者的回憶》(1909)、長篇小說《明天》(1909),《一個炮彈的歷史》(1910),反映波蘭社會黨革命活動的情況,作者所描寫的人物雖是反抗沙俄占領的愛國者,可是脫離人民群眾,最後總是遭到失敗。長篇小說《金錢》(1914)、《出納員希別萬凱維奇的官運》(1928)和《千千萬》(1933)揭露資本傢對勞動者的剝削和在薩納奇亞統治下人民的悲慘命運。《一個無名士兵的墳墓》(1922)和長篇三部曲《黃色的十字架》(1933),描寫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的殘酷和它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斯特魯格善於虛構驚險曲折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