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觀賞性園林。其基本特徵是典型地再現大自然的美,在有限的範圍裏象徵自然山水的無限意境。

  沿革 日本7世紀以前的庭園隻供圍獵用,還不是觀賞性的。到7世紀,在大規模輸入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引進瞭中國的庭園藝術,鑿池引水,構築假山,造園成為一門獨立的技藝。其後,日本庭園以多方借景為主,飛瀑細流、巖石、植物等成為建園的必要手段,庭園便漸漸變成純觀賞性的瞭。

<

  皇傢庭園 著名的日本庭園幾乎都是皇傢庭園。8世紀建設平城京時,宮城內外造瞭幾處皇傢庭園,如南苑、西池宮、松林苑、鳥池塘等。顯貴邸宅也多有庭園,如一些山齋禽館。皇室還在山川湖海各種風景優美的地方興建離宮或寢殿式邸宅,此類庭園較大,有湖、島、廊、亭、蕩舟等。在平安宮東南角宮墻外的神泉苑,就是寢殿式邸宅的先驅。神泉苑寢殿之前是廣庭,廣庭之南是一泓池水,曲岸參差。兩側的中廊直抵池邊,有臨池垂釣臺。

  寫意庭園 約11世紀以後,“以一木一石寫天下之景”為指導思想而發展的寫意庭園,成為日本庭園藝術的最大特色。從14世紀下半葉到17世紀,是這種寫意庭園的極盛時期,風格臻於成熟,新意匠新手法,不斷湧現。它的最純式樣是枯山水,以咫尺之地象征出千巖萬壑。用石塊象征山巒,用石砂象征湖海,其上點綴少量的灌木或苔草。它不用人為假山,而隻是利用每塊石頭本身的特點,單純地或適當地結合,使峰巒溝壑等合乎自然。白砂面耙成平行的曲線象征千重浪,不植高大的樹,而多植灌木。庭園不寬大,但顯出幽邃的意境。京都的龍安寺方丈南庭和大仙院方丈東庭就是枯山水的典型式樣。

大德寺大仙院庭園

  池庭 還有一部分庭園被稱池庭,池庭又包含著舟遊式、回遊式和觀賞式3種類型。桂離宮、修學院離宮是回遊式的代表,其特點是:①庭園范圍較大,裁取大自然各種典型的美景,再現於庭園,風景集中處達到所謂“百尺百景”。②借曲折以延長遊路,變化景色。同一景可因不同角度見其多種面貌,在庭園中央辟一個大水池,岸線出出進進曲折多變,穿行在山水之間的小徑迂回縈繞。③富於層次感,小橋流水,綠樹掩映,不一覽無餘,而是山重水復,錯落有致,回環九曲。回遊式與中國庭園有一致之處,但它的建築物比重較弱,花木較少。

醍醐寺三寶院庭園

  在一個歷史時期,日本還有構築過許多枯山水和池庭結合在一起的庭園,如德島的阿波國分寺、和歌山的粉河寺庭園等。此外,隨著茶道的形成,包含著飛石、鋪石、手工缽、竹籬等的茶亭和露地也隨之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