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勒蒙尼耶

  比利時法語小說傢、藝術批評傢。生於佈魯塞爾。1863至1881年發表許多美術論文、短篇小說和兒童文學作品。1881年成名作《男人》問世,敘述一個偷獵者在森林中的戀愛故事,受到法國自然主義作傢左拉等人的影響,但景色描描寫詩意盎然,說明作者對繪畫傳統的偏愛,使整部長篇小說具有濃厚的比利時民族特色。以後的創作加強瞭心理分析。《死人》(1881)、《癔病患者》(1885)、《呂帕夫人》(1888)等揭露資產階級的腐敗和偽善。他每年冬天在巴黎居住,為法國文學雜志《吉爾·佈拉斯》撰稿,並寫瞭一些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集,強調生理因素和生活環境的支配作用,仍受自然主義創作方法的影響。他有不少作品廣泛反映瞭社會生活,如《肉食者》(1886)、《資產者的末日》(1892)反映資本傢對工人的剝削和工人的反抗。《克洛迪娜·拉穆》(1893)描寫歌女的生活,對她們寄予同情。還有一些作品則寫得富有詩情畫意,如《荒島》(1897)、《風車中的風》(1901)、《潺潺的溪流》(1903)等。

  勒蒙尼耶的著作豐富,全集約有70卷。藝術評論主要有《比利時美術史》(1887)、《生活的畫傢》(1888)、《繪畫中的比利時派》(1906)和一些畫傢專論。此外,還有劇本、遊記、回憶錄等。他的巨著《比利時》(1888)表達出他對祖國人民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