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民間傳說。最早見於《列子·湯問》。據說:古時有位年近九旬的北山愚公,因苦於門前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阻礙出入,就立志鏟平這兩座山。他的傢人、鄰裡都來相助。每天,他們劈山運土,往返在渤海和太行之間,常年不息。河曲智叟譏笑愚公“愚蠢”。愚公對智叟說:“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們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感動瞭上帝,上帝就派誇、蛾氏二神,把大山背走瞭。這個傳說包含著“有志者事竟成”的的人定勝天的思想。

  古今文學傢、藝術傢、政治傢都曾經運用這個傳說。有的政治傢還用愚公移山故事鼓舞和教育人民發揚堅持奮鬥的精神。

  愚公移山在群眾口頭至今還流傳著它的各種異文。據調查,現在河南省濟源縣王屋山一帶,有“愚公村”、“愚公洞”遺跡,並且,在群眾中還流傳著《愚公盤山》。現傳故事是為瞭解決水源的困難而挖山,幻想色彩也有所減弱。

愚公移山 林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