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重要建築木構件上的彩畫。現存實例已不多見,但可通過宋李誡所著的《營造法式》得到系統的瞭解。

  宋代彩畫除用於簷下外,柱子上也廣泛使用。

  《營造法式》在“彩畫作制度”中載錄瞭5個內容:

  ① 繪製程式──襯地、襯色、細色和貼金。襯地,先以膠水遍刷,然後根據彩畫類型和品質要求,再刷白土或鉛粉,或用青澱和茶土刷之;襯色,即在襯地上畫出圖案的大色塊,以((各種)草色和粉,分襯所畫之物;細色,是在襯色上分色描繪細部,或疊暈,或分間剔填,並以赭筆或墨筆描畫,最後,必要時用鰾膠水貼金。②調制顏料,即制做單色和分色的方法,單色的制做先把原料研成細末,再以清水,或熱湯浸泡、淘汰和沉淀,使用時根據不同色料,需加湯或膠水“令稀稠得所用之”;分色指的是對同一種顏色不同色度的離析,它的方法是把泡制好的顏料,“研令極細,以湯淘澄,分色輕重,各入別器”,以分出青華(或綠華、朱華)、稍深的二青(或二綠、二朱)、更深的三青(或三綠、三朱)和最深的大青(或大綠、深朱)。③疊暈和間裝的原則:疊暈即同一色相不同色度的順序變化,間裝為不同色相的搭配。疊暈以青色為例,“自淺色起,先以青華,次以二青,次以三青,次以大青。”青華之外暈白,大青之內“用墨或礦汁壓深。”使花紋輪廓清晰,色澤鮮麗,取得“如織繡華錦”的裝飾效果。構件邊棱,疊暈要深色在外,花紋則淺色在外,與外棱對暈。間裝如“青地上花紋,以赤黃、紅、綠相間,外棱用紅疊暈;紅地上花紋,以青、綠為主,心內以紅相間,外棱以青或綠疊暈;綠地上花紋,以赤黃、紅、青相間,外梭用青、紅、赤黃疊暈”等。總之要冷暖相間,青、綠、紅相間。此外,於“五色之中,唯青、綠、紅三色為主,餘色膈間品合而已”。④6種主要的彩畫形制,即五彩遍裝、碾玉裝、青綠疊暈棱間裝、解綠裝、丹粉刷飾和雜間裝。五彩遍裝是最華麗的;碾玉裝以青、綠為主色;青綠疊暈棱間裝,即構件身內通刷土朱,邊棱等處“並用青、綠疊暈相間”,呈暖色調;丹粉刷飾,同解綠裝一樣,隻是邊棱改用白粉勾描,用色古樸。唐代建築已普遍采用;雜間裝是以上各種彩畫的摻雜混用,如五彩間碾玉、碾玉間畫松紋等。⑤宋式彩畫的紋樣,有花紋、瑣紋、雲紋、飛仙、飛禽、走獸和人物。其中各類紋樣又包括若幹花品,如花紋包括有九品:即海石榴、寶相花、蓮荷花、團窠寶照、圈頭合子、豹腳合暈、瑪瑙地、魚鱗旗腳、圈頭柿蒂等。各品花紋,都有它適宜運用的構件和部位。

宋《營造法式》闌額彩畫圖案

  宋式彩畫與唐代較為簡樸的彩畫相比,色彩華麗,紋樣品類繁多,構圖活潑、筆墨酣暢,在中國建築彩畫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