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有關繪畫歷史、品鑒及畫論著述。

  宋代繪畫在唐、五代基礎上發展到相當完備成熟的階段。城市繁榮及商業手工業的發達使大批職業畫傢進入手工業行列,擴大瞭與社會的聯繫。士大夫收藏、鑒賞以至親筆作畫成為風氣,形成具有影響的士大夫繪畫潮流。宮廷繪畫也處於歷史上的鼎盛階段,人物、山水、花鳥畫都取得很高成就,不同風格流派紛呈異彩。繪畫創作的興盛促進瞭理論的發展,有關畫史畫論的著述紛紛問世,其數量之多、內容之廣泛都大大超過前代。

  五代十國分裂,繪畫活動中心除中原外特別向比較安定的西蜀、南唐統治區轉移,五代及北宋初年記述地區性繪畫發展面貌的著述應運而生。反映中原地區繪畫面貌的著述有胡嶠《廣梁朝畫目》(今已佚)及劉道醇《五代名畫補遺》,記錄四川地區繪畫資料的則有仁顯《廣畫新集》、辛顯《益州畫錄》(今均已佚),以及北宋黃休復《益州名畫錄》,記錄江南地區繪畫的有無名氏《江南畫錄》及徐鉉《江南畫錄拾遺》。宋王朝建立後相繼平定割據政權,各地區名畫傢多聚集於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中原地區繪畫又展現出繁盛局面。宋代前期的畫傢活動史料被劉道醇收入《聖朝名畫評》一書中。

  在宋代畫史著述中,北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及南宋鄧椿《畫繼》具有突出的地位。《圖畫見聞志》是繼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而作的重要繪畫史論著述。其體例參照《歷代名畫記》,卷前敘論中收專論16篇,闡明作者的藝術觀點和主張,全書收入瞭自唐代會昌元年(841)至北宋熙寧七年(1014)的畫傢284人的小傳,並列《故事拾遺》、《近事》兩節,采拾唐、五代及宋、遼、金的繪畫故事軼聞,從各個側面反映這一時期的繪畫發展面貌。鄧椿《畫繼》則又是續《圖畫見聞志》而寫成的繪畫史著,該書收集瞭北宋熙寧七年至南宋乾道三年(1167)間的繪畫史料,收入219個畫傢的小傳,書中還列有《銘心絕品》一節,記錄所見當時各傢收藏的繪畫名跡,又於最後《論遠》、《論近》兩節論述作者藝術見解及散載宋代畫院活動資料。《圖畫見聞志》、《畫繼》與《歷代名畫記》相銜接,成為自遠古到南宋初年一部系統而完整的繪畫通史。

  宋代的畫史論著包括瞭地域性的、斷代性的和延續前代畫史而寫成的通史,另外,一些筆記文集中還記錄瞭不少繪畫活動傳說逸聞,皆系綜合作者見聞及博引前人著述編寫。就現存的著述看,大都資料豐富,記載翔實,畫傢資料中,上自帝王、貴族、士大夫,下至佈衣、僧道、工匠都有記載,但多按人物地位身份及擅長加以分門別類。撰寫中夾敘夾議、史論結合,但藝術上多推崇貴族士大夫,貶低專業畫傢,不免流露有階級偏見。

  宋代朝野上下收藏品鑒書畫蔚然成風,出現不少書畫鑒賞及著錄性論著。宋代宮廷重視對法書名畫的搜訪鑒藏,宋太宗時即在整理論定宮廷藏畫基礎上編撰瞭《名畫斷》(今已佚)。宋徽宗時藏畫極為豐富,又有米芾等人鑒定,曾將收藏的作品1500件整理編目。上自曹不興,下至黃居寀,編成百帙,分為14門,名為《宣和睿覽集》。宣和二年(1120)又撰《宣和畫譜》,共收魏晉以來畫傢231人,作品6296件,分為10門,列出畫傢傳記及畫目,是歷史上最完備的宮廷藏畫著述。靖康之變,北宋宮廷藏畫損失大半,高宗即位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後,又大力搜訪名畫,《思陵書畫記》(書畫著錄部分今已佚)記錄瞭當時藏畫。宋寧宗慶元(1195~1200)年間又編纂《秘閣畫目》。這些宮廷藏畫著錄對研究繪畫史、書畫流傳及書畫鑒定均有極高價值。士大夫中也有一些關於繪畫品鑒的重要著述,其中米芾根據所見書畫隨記編成的《畫史》,李廌記錄趙令畤藏畫的《德隅齋畫品》,董逌以考訂作品內容故事為主的《廣川畫跋》等最為突出。南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專門論述琴硯、怪石、鐘鼎、法書、繪畫等文物的考辨,其中考辨古畫的《古畫辨》列有29條;沈括《夢溪筆談》中列有《書畫》一節專談繪畫鑒賞。另外歐陽修、蘇軾、黃庭堅、晁補之等人的詩文中亦常涉及到繪畫品評問題。

  宋代畫論著述以山水畫論最為突出。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從美學高度多方面的論述瞭山水畫藝術創作的種種問題,具有相當的深度和廣度。韓拙《山水純全集》細致具體地闡述瞭山水畫法和有關理論知識,反映瞭宋代繪畫對格法的嚴格要求。蘇軾、米芾等人在許多零散的言論中,從士大夫審美要求對繪畫標準提出看法。《益州名畫錄》、《聖朝名畫評》、《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畫繼》等書或通過敘論或單立章節,也都明確闡發各自對繪畫創作的見解,這些都是宋代畫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