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徽宗趙佶執政時為培養宮廷需要的繪畫人才而創立的皇傢美術教育機構。始建於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附在“書學”之中,統稱書畫學,是太學中的一個學科。不久,畫學便從書畫學中分出而獨立。

  畫學和太學中其他學科一樣,有較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教學要求。學生來源分“士流”(指有一定社會地位出身的官僚子弟)和“雜流”(指沒有社會地位的庶人子弟)。“士流”和“雜流”分別居住,考試也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按照學生成績的高下分為三舍,先先入外舍,再升內舍,最後升上舍。畫學的學生和太學中其他學生一樣享受推恩法,成績特優者不經科舉考試而推恩得官。

  畫學中設有博士、學正、學錄、學諭、學直等負責教學及行政管理。繪畫專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等6科。此外還開設有說文、爾雅、方言、釋名等學習科目。學習說文要練習篆書和音訓,其他課目設立問答,要求能運用這些知識幫助理解繪畫,提高藝術修養。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對太學中的學科進行改革調整,畫學從太學中分出,歸入翰林圖畫院管理。

  畫學有獨立的考試制度。其他的“如進士科,下題取士”,往往摘取詩句為題,測驗應試者是否善於體會詩人的意趣和是否巧於構思。例如,當時就曾出過這樣幾個試題:“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優勝者畫一舟人臥於舟尾,橫一孤笛,巧妙地表現瞭行人稀少船夫閑待的情態。“亂山藏古寺”,優勝者畫荒山滿幅,隻在山間露出幡竿,以見藏意。“蝴蝶夢中傢萬裡,杜鵑枝上月三更”,優勝者畫漢代蘇武在北海牧羊時瞌睡的情節,成功地表達瞭“萬裡”題意。“竹鎖橋邊賣酒傢”,優勝者畫橋頭竹外掛一酒旗,以示竹林內有酒傢。“踏花歸去馬蹄香”,優勝者畫數隻蝴蝶飛逐於馬後,以表現馬蹄帶有香氣。“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優勝者隻畫綠楊隱映樓臺,一美人憑欄而立。可見畫學對於培養一個畫傢具備巧妙、新穎的思致是非常重視的。當然,畫學對學生的要求遠不止此。據《宋史·選舉志》所載,畫學“考畫之等,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態形色,俱若自然,筆韻高簡為工”,這就是畫學所堅持的培養標準和對學生的全面要求。宋代畫學設置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它在美術教育史上卻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