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雕刻。作於西元前2世紀希臘化時期,亦稱米洛斯的維納斯。它為大理石圓雕,高2.04米,從底座銘文上得知,作者是雕刻傢阿曆山德羅斯,1820年在愛琴海米洛斯島的山洞中發現,現藏盧佛爾博物館。

  阿佛洛狄忒即維納斯,是希臘神話中愛和美的女神,為西方美術中經常描寫的形象。雕像高貴端莊,不同於那種纖巧玲瓏、嬌柔俏麗的女性形象,她那豐滿的胸脯、渾圓的雙肩、柔韌的腰肢,都呈現一種成熟的女性美。女神下肢為衣裙所遮,舒卷自然的衣褶顯示出出人體結構和動態,增添瞭豐富的變化和含蓄的美感。雕像體現瞭充實的內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它既有女性的豐腴嫵媚和溫柔秀美,又有人類母親的偉大莊嚴和慈愛。在風格上接近於前4世紀古典藝術盛期的作品,為希臘化時期所少見。

阿佛洛狄忒(米洛斯)

  雕像雙臂已殘缺,但仍可看出右臂上抬、左臂下垂的姿態。後人曾對雙手的姿態作瞭種種猜測,有說是右手舉著金蘋果,或是撫弄著自己的發髻;有說左手是提著下垂的衣裙,或是扶著情人戰神的盾牌……後世不少雕刻傢曾設計各種方案試圖復原雙臂,卻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不僅因為已故千年的藝術傢的構思無法完全揣測,也因為藝術傢當年的靈感是永遠無法復制的。即使是作者本人的復制品,也往往會失去僅屬於原作的靈感的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