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筱璋

  中國電影事業傢、新聞紀錄電影專傢、剪輯師。1918年2月5日生於安徽蕪湖,卒於1991年。幼年曾在傢鄉當學徒。1933年進入明星影片公司學習電影洗印、剪輯技術。在其兄阿英的影響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明星公司,他先後後剪輯瞭故事片《船傢女》(1935)、《清明時節》(1936)、《生死同心》(1936)、《十字街頭》(1937)、《馬路天使》 (1937) 、《夜奔》(1937)等多部影片。“八一三”後,隨袁牧之到武漢,進入中國電影制片廠,剪輯瞭紀錄片《抗戰特輯》第2~5集、《電影新聞》第42~45號、《武漢空戰大捷》、《中國空軍長征日本》等,這些影片真實地紀錄瞭平型關、臺兒莊等戰役的勝利以及上海、武漢人民抗戰的實況。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9月,轉移至重慶。後去香港參加大地影業公司的工作,先後剪輯瞭故事片《孤島天堂》(1939)、《白雲故鄉》(1939)和紀錄片《保衛大四邑》(1939)。1939年底返回重慶,1941年6月去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2年參加延安電影團,編輯瞭紀錄片《生產與戰鬥結合起來》(又名《南泥灣》),獲得陜甘寧邊區廣大觀眾好評。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5年10月去東北接管當時的滿洲映畫株式會社。東北電影制片廠成立後,他先後領導技術及新聞紀錄片等方面的工作,參加瞭紀錄片《民主東北》的創作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編輯瞭《百萬雄師下江南》(1950)、《打擊侵略者》(1950)等紀錄片,《百萬雄師下江南》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捷克斯洛伐克第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歷任北京電影制片廠副廠長,新聞處處長,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副廠長、廠長以及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等職,並兼任中國電影剪輯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副理事長,為發展中國社會主義電影作出瞭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