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勞森

  澳大利亞小說傢、詩人。出生在新南威爾士州葛籣費爾城附近。父親原籍挪威,於19世紀50年代中葉到達澳大利亞,充當淘金工人,後經營小農場。母親為英國人後裔,喜愛文學。勞森曾讀過3年書,後在農場和父親所承包的建築工地上幹過雜雜活。16歲時父母分居,他隨母親到悉尼,先後做過油漆工、木匠等。他母親擁護共和,熱心婦女運動,曾創辦《晨曦》報,他因而也常與記者、作傢、婦權運動者、社會主義者接觸,受到他們的影響。1887年,他的詩《共和之歌》在當時激進的《公報》周刊上發表,次年第一篇短篇小說《他父親的夥伴》又在《公報》上發表,從此開始瞭他的文學生涯。1892年曾由《公報》資助深入西部農村,與牧民、趕車工、農場工人等進行廣泛的接觸。1894年,《詩歌與散文短篇小說集》出版。1896年,詩集《在海闊天空的日子裡》和短篇小說集《當罐裡的水沸騰的時候》相繼問世,因而聞名。他先後出版將近20部詩集和短篇小說集,其中包括:《通俗詩和幽默詩》(1900)、《在路上和在柵欄旁》(1900)、《我的祖國》(1901)、《喬·威爾遜及其夥伴》(1901)、《叢林兒童》(1902)等。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勞森創作的旺盛時期,他的許多優秀的短篇小說即在這個時期寫成。他熟悉下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同情他們的遭遇,在作品中刻畫瞭他們的生動形象,表現瞭他們優秀的品質。他的主要成就在於短篇小說,著重表現人們的相互關系和真情實感,而不以情節取勝。他的語言樸實生動,富於幽默,體現瞭勞動人民的口語特點,被評論傢譽為“普通人的聲音”。他的作品無論在題材、風格、語言各方面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為奠定澳大利亞文學的基礎作出瞭貢獻。

《當罐裡的水沸騰的時候》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