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畫傢。生於沃羅涅日市,在烏克蘭度過童年。祖父是從法國流亡到俄國的僑民。1847年進入基輔大學數學系,1848年轉到彼得堡大學。因對美術有特殊愛好,1850年投考皇傢美術學院。1857年畢業時因成績優異而獲得公費出國深造的機會。格的早期創作曾模仿學院派畫傢К.П.佈留洛夫的風格。到國外後,開始對A.A.伊萬諾夫的繪畫產生好感,在題材上追隨伊萬諾夫,並從聖經中選擇有關人類道德思想的主題進行創作。1869年,格從義大利回到彼得堡。70年代初他積極參加巡迴展覽覽畫派的活動。在1871年的第一次巡回展覽畫派的畫展上,他的歷史畫《彼得大帝審問王子阿歷克賽》,以其題材的獨到和人物心理刻畫的深度而獲得成功。這幅取材於俄國民族歷史的傑作,奠定瞭格在俄國藝術史上的地位。格在肖像畫方面也有較大的成就,他畫的《赫爾岑肖像》、《屠格涅夫肖像》、《托爾斯泰肖像》等,以性格描寫的深入見長。1876年以後,格遷居到切爾尼戈夫省的莊園。80年代起他與Л.Н.托爾斯泰極為接近,從他後期的創作,如《什麼是真理》、《骷髏地》、《基督上十字架》等中,可以看到托爾斯泰以道德改良和個人犧牲來改造社會的烏托邦思想的影響。

《彼得大帝審問王子阿歷克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