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瓷窯。位於今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山村,因曲陽在宋代屬於定州,故名定窯,是宋代名窯中唯一燒制白瓷的窯場。定窯所燒瓷器多為日用器皿,有碗、盤、杯、盒、枕、瓶、壺等品種。其瓷器體較薄,燒制時易變形,故多用覆燒。其瓷胎質堅硬細潤,呈乳白色,且白中閃黃,滑膩滋潤。在裝飾上,早期多素地,至北宋中期以後多飾以精美的花紋,其紋飾主要有植物紋,包括牡丹、蓮花、菊花等,另外還有鴛鴦、遊魚及瓷孩兒枕等,形成優美生動、富於變化的圖案或器形。其裝飾方法主要有:①刻花花,因器體較薄,故多用淺刻法,所刻線條有深淺之分,既有利於表現所描繪的物象紋飾,又豐富瞭白瓷的色調,其工具為竹片和刀,前者刻線較寬,後者刻線較細。②印花,用刻有花紋印模,趁坯胎未幹時印出所需花紋,其中以模壓陽文居多。由於模印,故使器體表面具有微妙的光線變化。印花瓷器線條更為精秀規整,紋飾繁縟細致,結構嚴密緊湊,所印花紋清晰、一絲不茍,加之乳白色的器體,給人以清麗素雅、柔美秀逸的感覺。另外印花器口部皆不掛釉,露出的胎體,成為毛邊,常鑲以金、銀扣,因而又使瓷器增添華美之感。③劃花,用類似梳櫛狀的工具,在器物表面上劃出各種花紋。一般以魚紋、波水紋居多,其線條勻稱、自然。除白瓷外,定窯還燒制醬釉、黑釉和綠釉等瓷器。

  定窯燒瓷,歷史悠久,自唐至宋,其間曾吸取越窯等瓷窯的長處,逐漸發展,達到盛期。並對宋代其他瓷窯產生過很大影響。如山西的平定窯、陽城窯、介休窯以及江西景德鎮窯等均有仿定窯瓷器的生產,直到元代,曲陽還是一個燒制白釉瓷器的重要產地,但以後逐漸衰落,到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