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托列托

  義大利畫傢。生於威尼斯,1594年5月31日卒於同地。原名雅各·羅佈斯蒂,丁托列托是其綽號,意為“小染匠”,因其父為染工。丁托列托曾短期受業於提香門下,充分吸收瞭提香精於用色的藝術傳統。創作一開始便很有特色,在敘事傳傳情方面突出強力運動之感,生動靈活超過前人,色彩奇幻富麗,在威尼斯畫派中獨樹一幟。1539年後他成為獨立畫師,但現存作品自1545年始。1548年他完成瞭《聖馬可解救奴隸的奇跡》,開始知名。從此直至逝世長達40餘年的創作生涯中,主要活動於威尼斯一地,成為16世紀威尼斯畫派代表人物。他常為各教堂及宗教團體作畫,其古典神話題材的作品在一生創作中占重要地位。生平代表作有:《聖母參拜神廟》(1552)、《基督受刑》(1565)、《最後晚餐》(1594)等。

  丁托列托曾以兼收並蓄提香的彩色和米開朗琪羅的線描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他喜用蠟像為模特兒,置於暗盒中透以特殊光照而求非常效果,有時且將蠟像懸掛空中考察各種奇特運動姿態。這說明他的藝術抱負和習作方法皆有獨到之處,形成瞭很有特色的風格。《聖馬可解救奴隸的奇跡》就是這方面的一個驚人之作。它取自威尼斯的保護主聖徒馬可的一段傳說,表現聖徒從天而降,解救瞭一位被異教徒迫害的信基督教的奴隸。聖馬可的形象采取瞭極為罕見的透視縮形,他的突然降臨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昏過去的奴隸周圍,驚惶駭亂的異教群眾也都姿態各異,並且都經過畫傢極細致的斟酌推敲,人物雖多,卻個個都表現得很精采。前景處於濃蔭之下,但有聖徒靈光帶來的奇幻光照,背景則沐於一片金色陽光之中,使全畫的色彩極其絢麗豐富。在這幅傑作上,人們似乎可以看到藝術傢想兼有提香、米開朗琪羅之長的努力已經初步達到。

《聖馬可解救奴隸的奇跡》

  丁托列托的《聖母參拜神廟》是為威尼斯的德洛爾托聖母教堂所作,屬於他為這個教堂作的一系列繪畫之一。此畫構圖新奇,打破瞭盛期文藝復興美術著重平衡穩定的慣例,以仰視神廟臺階一側的角度表現主題,主要人物聖母和祭師雖位於中央高處,卻屬於遠景部分,近景所見反而是圍觀的無名群眾。臺階由低到高、由近及遠的構圖處理為畫幅帶來前所未見的動態感和深遠感,在突出群眾人物方面達到瞭人文主義的新高度,使臺階邊的婦女兒童、老弱乞丐的形象成為完美的藝術典型,圖中央女性背影的刻畫尤為生動。丁托列托這類宗教畫的創作在他為聖羅科學會的宗教社團制作的一系列繪畫中達到瞭高峰。他以20餘年之功,使這個兩層建築的所有廳堂皆掛滿瞭他的圖畫,《基督受刑》即其中最宏偉者。全畫長12.3米,高5.36米,圖中央表現基督被釘於十字架上,但大部分畫幅用於刻畫群眾場面,人物數以百計,在光怪陸離之中顯示眾生萬態,被譽為具有史詩氣魄的巨作。他以古典神話為題材的作品也具有這種構圖大膽、奇態驚人的特點。例如《銀河的起源》,表現嬰孩吸天後朱諾之奶,奶水四濺化成天上銀河的故事。神仙奔馳徜徉於雲天的姿態和驚奇激烈的動作,配以豐富復雜的光線變化和明艷色調,把這個美麗的神話描繪得有聲有色,令人難忘。

  丁托列托晚年的作品更另辟蹊徑,出奇制勝,例如《最後晚餐》一畫。他生平曾創作瞭好幾幅同名作品,早年之作還比較穩定,晚年的一幅就完全打破瞭以基督和眾門徒平列並坐的傳統形式,采取從側面透視餐桌的情景:基督被置於遠景上,天使在雲煙繚繞中飛舞翱翔,全畫充滿幻景般的奇異色彩,但也使主要人物的性格描寫有所削弱。他這種創作傾向和當時流行的樣式主義有些相似,對17世紀的巴洛克美術影響甚大。

  

參考書目

 Linda Murray , The Lɑte Renɑissɑnce ɑnd Mɑnnerism,New York,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