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奈良時代的佛教寺院。為日本華嚴宗總本山,位於奈良市雜司町。因其建築、雕塑、藏品是日本歷史上具有代表意義的遺物,而在日本美術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

  建築 東大寺是天平十三年(741) 由聖武天皇敕願始建的,作為當時的總國分寺,成為統一國傢的精神象徵。1180年和1567年兩次毀於兵火,幾經重建,僅存三月堂、正倉院、轉害門為初建時的建築。東大寺寺域寬廣,大小殿堂錯落其間。中心的大佛佛殿是1709年重建的,高51米,正面57米,側面50.5米,是世界上現存最高大的木構建築。三月堂建於746年,正殿和禮堂以兩種不同的屋頂結構有機地聯為一體,顯示出莊嚴而別致的大屋頂線條。東大寺建築群中,還包括南大門、二月堂、戒壇院、東塔院、西塔院、開山堂、鐘樓等。

執金剛神像

  雕塑 大佛殿中有749年鑄造的金銅毗盧舍那佛,高14.85米,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金銅大佛。三月堂正殿安置著夾紵不空羂索觀音像,造型柔和豐滿,寶冠上鑲嵌著3萬粒寶石,十分華貴壯觀。觀音像前面有夾紵敷彩的2身金剛力士像,兩側還有秀麗的泥塑日光、月光菩薩像,以及安置在櫥子中的彩塑執金剛神像等,無論在形體上還是在性格特征的刻畫上都有較高水平。

  正倉院藏品 正倉院建於8世紀中葉,位於東大寺西北隅,在大佛殿的後院。倉底是高出地面2.4米的地板,從屋脊下分南、中、北3室。756 年光明皇後為瞭祈禱聖武天皇冥福,將752年舉行大佛開眼供養盛典所用過的佛具、法器、文獻、古籍、生藥和聖武天皇遺下的寶物,全部獻給大佛,收藏在正倉院。同時,舊羂索院的一些物品亦存放於此。這些物品和典籍至今保存良好,被指定為國寶或重點文物,受宮內廳管轄。

螺鈿紫檀阮咸

  正倉院藏品約300餘件,包括繪畫、劍、鏡、武器、樂器、佛具、法器、文房四寶、服飾品、餐具、玩具、圖書、藥品、香料、漆器、陶器、染織品、玻璃品等。大部分是由遣唐使和留學生帶回日本的物品,是奈良時代及中國唐朝優秀文化的代表。尚有部分屬古代西亞、中亞或地中海沿岸從絲綢之路傳來的珍品,正倉院可說是古代西亞、中亞、南亞、東南亞、中國、朝鮮、日本美術及社會科學的博物館。其中最重要的文物有螺鈿紫檀阮咸、螺鈿紫檀五弦琵琶、金銀平脫背八角鏡、銀平脫八面鏡箱、黃金琉璃鈿背十二棱鏡、漆金箔繪盤、羊木藤纈屏風、樹下美人圖屏風、碧琉璃杯、漆胡瓶、伎樂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