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大理國碑刻。立於段素順明政三年,即宋太祖開寶四年(971)。為段氏政權與37部會盟時所立。因會盟地點在石城 (今雲南曲靖城北),故又稱石城會盟碑。碑現在雲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學校園內。碑文記載大理國段氏政權派三軍都統長皇叔佈燮段子率軍平定滇東幾個部落的叛亂後,與“東爨烏蠻”的37個部落在石城會盟,並頒賜職賞的史實。雙方用詛盟的方式表示恪守盟約,是研究大理國官制和歷史以及宋代雲南民族關係的重要實物資料。因此次會盟尚無見載於史籍,故其價值更顯可貴。196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碑身長方形,高1.25米,寬0.58米,厚0.16米。碑文分上下兩段。上段正文,11行,左行,正書;下段職官題名,8行,右行,行書,共212字。碑額上刻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邑人喻懷信題記,敘述此碑出土及移置經過。

  此碑明正德《雲南通志》已著錄,後埋入土中。清康熙十八年(1679),營兵於石城遺址中掘得。道光二十九年(1849),移至城內奎星閣,咸豐二年(1852),移至城北武侯祠,嵌之壁間。1937年移碑於曲靖第一中學內並建碑亭保護,1962年國傢撥款修繕碑亭,加固碑座。1989年改建碑亭。

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