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語言,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通用的一種語言。屬阿勒泰語系蒙古語族。分佈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青海等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蒙古族聚居區。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蒙古語屬喀爾喀方言,使用人口約180萬;中國境內的蒙古語分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佈利亞特3種方言,使用人口近300萬(1982)。

  現代蒙古語的主要特點(根據內蒙古方言察哈爾土語)是:母音豐富而輔音較少。母音除瞭有有開口度、舌位、唇形的對立外,還有發音長短和舌根松緊(即陰性、陽性)的對立。有些輔音有腭化現象。語音結合比較自由,音節種類較多。絕大部分輔音既可以出現在音節首,也可以出現在音節末。在音節末還可以出現復輔音。有比較嚴格的元音和諧律。陰性元音和陽性元音不能出現在同一個單詞裡。在同性元音之中又有一定的唇形和諧。語法意義主要由附加成分和助詞表示。詞序和重疊詞幹也是重要的語法手段。附加成分可以依次遞加在詞幹上,一般是構詞的在先,構形的在後,具有構詞和構形雙重功能的介於二者之間。有後置詞。靜詞有數、格、領屬等范疇。動詞有體、態、式、時、人稱以及形動詞、副動詞等范疇。語序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定語在中心詞前;賓語和狀語在動詞前。根詞絕大部分是單音節和雙音節的。派生詞由根詞接附加成分構成,一個詞根可以遞加幾個附加成分,合成詞由詞組固定化形成。詞匯方面,有相當數量的漢語借詞,也有一些突厥語、滿語、藏語、梵語、阿拉伯語、波斯語、希臘語、俄語借詞。

  蒙古人民共和國於20世紀40年代采用以基裡爾字母為基礎的新蒙文。中國蒙古族使用從回鶻字母演變而來的蒙古文,從上到下連寫,從左到右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