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中國文學傢、史學傢、古文字學傢。字鼎堂,四川樂山人。平生著作極多,對古文字的研究功力極深,所著有《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卜辭通纂》、《殷契萃編》、《金文叢考》、《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等書。他研究古古文字不是隻註重於識別文字,而是結合古代社會的發展,從文辭上考查其時代所反映的事實內容,由文字以證史,由史以證文字,所以發明甚多。《卜辭通纂》是在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以後又一部有系統的按卜辭的內容分門別類進行研究排比材料的書,是學習甲骨文首先必讀之作。兩周銅器數量眾多,散見在不同金石書內,他能廣泛搜集按時代和地區國別來排列,進行解釋整理,貢獻很大。郭沫若還寫過一些有關金文的論文,收在《文史論集》中。晚年還主編《甲骨文合集》。這是一部甲骨文資料的總匯,所收甲骨近5萬片,分期分類,編纂成冊,為研究商代社會文化和甲骨文字的資料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