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

  中國清代思想傢、考據學傢。字東原,安徽休寧人。乾隆舉人,後參加纂修《四庫全書》。對經學、天文、曆算、地理、音韻、訓詁等均有深入研究,為乾嘉時期“皖派”考據大師。著述有《毛鄭詩考正》、《聲韻考》、《聲類表》、《考工記圖》、《《勾股割圜記》、校《水經註》等。

  戴震在古音學的研究上有重要成就。他最初把古韻分為7類20部,後來又改為9類25部。他所選定的韻目全是影紐字,這正表明瞭他懂得音理,因為影紐字沒有輔音聲母,更容易看出韻母的實際情況。他的第1類是收喉音的,第2類至第5類是收鼻音的,第6類、第7類是收齒音的,第8類、第9類是收唇音的。每一類之中又分陽聲、陰聲、入聲3類。認為陽聲韻是《切韻》音系裡有入聲之韻,陰聲韻是無入聲之韻。他對古韻的研究首先有主觀的音理(實即等韻),不肯純任客觀,這是與段玉裁、王念孫等人最大不同的地方。凡是他認為應該合在一韻的,就說是審音本一類;凡是他認為應該分開的,就說是審音非一類。這影響到他對古韻的進一步深入研究。

  概括起來,戴震對古音學的最大貢獻有兩點:①把入聲韻獨立,看到瞭陰、陽、入三者相配的事實。同時,還用音理來說明聲韻正轉的道理:“正轉之法有三:一為轉而不出其類,脂轉皆,之轉咍,支轉佳是也;一為相配互轉,真、文、魂、先轉脂、微、灰、齊……是也;一為聯貫遞轉,蒸、登轉東,……是也。”(《答段若膺論韻》)這對以後古音學的研究產生很大影響,他的學生孔廣森(1752~1786)據此明確提出陰陽對轉的理論。②把去聲祭、泰、夫、廢4韻同入聲月、曷、末、黠、鿆、屑6韻分開,各自獨立成一部。他認為這些韻無論從諧聲系統,還是從《詩經》用韻,都不應該合在脂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