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行譜表完整地顯示一首多聲部音樂作品的樂譜形式。總譜中,各聲部(不論器樂或人聲)按照一定順序,分組分行,排列在一起,樂譜左端以一垂直線將全部分譜相連,各行間按組劃以統一的小節線,以便對樂曲各聲部間的相互關係起到一目瞭然的作用。

  總譜形式繁多,大致可分下列幾類:

  大總譜 管弦樂隊的總譜,如交響曲、協奏曲的總譜;有時亦帶有聲樂聲部,如歌劇、清唱唱劇的總譜。

  袖珍總譜 是一種大總譜縮印本,便於攜帶。

  開列總譜 是將復調音樂作品中的各聲部,分別寫在單獨一行譜表上的一種總譜。

  鋼琴總譜 將合奏或合唱的總譜加以改編的鋼琴譜,亦稱鋼琴縮編譜,用於排練和分析,通常不作正式演出之用。有時也作聲樂總譜的同義詞。

  聲樂總譜 大型聲樂作品(如歌劇、清唱劇、康塔塔等)總譜的鋼琴改編譜,亦稱聲樂鋼琴縮編譜,其中各聲樂聲部仍分別記於不同的譜表上,而樂隊部分則完全簡縮為鋼琴譜。

  縮編總譜 有兩種。①由大型合奏或合唱作品壓縮而成的一種僅含幾行譜表的簡化總譜;②作曲傢創作大型樂曲時,以幾行譜表記下其基本構思的總譜,日後作曲傢依此加工、擴展成完整的大總譜。

  近代大總譜的各組樂器,按下列次序縱向排列: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及弦樂器。每組樂器大致可按照應用的音域,自上而下再細分為:長笛(與短笛)、雙簧管(與英國管)、單簧管(與低音單簧管)、大管(與低音大管)、圓號、小號、長號、大號、定音鼓、小軍鼓、大軍鼓、三角鐵、鈸等打擊樂器,第1小提琴、第2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豎琴、鋼片琴或樂隊中之鋼琴,通常列於打擊樂器與第1小提琴之間;伴奏的管風琴聲部列於低音提琴之上或之下。協奏曲中的獨奏聲部置於第1小提琴之上。錄音磁帶的聲部可在總譜的底部以一條獨立的粗線來表示。如用聲樂部分,傳統的辦法是將其置於中提琴及大提琴之間,現常將其列於第1小提琴之上。獨唱聲部列於合唱譜的上方。聲部的排列仍按照通常的次序排列: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及男低音。

  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總譜的排列法隨著樂隊編制的發展而逐漸演變。最初僅記主要樂器,按音高次序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例如清明誼(榮齋)傳譜的《弦索十三套》、楊蔭瀏、曹安和編的《蘇南吹打曲》等。1949年後樂隊編制漸趨完備,形成吹、彈、拉、打,吹、彈、打、拉,吹、打、彈、拉3種不同順序的排列方法(每組樂器再按音高次序自上而下排列);其中以第2種排列法為常見。遇有獨奏樂器或人聲,則插在彈拔樂器組與拉弦樂器組之間。此外尚有吹打合奏、絲竹合奏及各種混合樂隊的總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