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散曲傢。字在衡,號白嶼。隴西(今屬甘肅)人。正德嘉靖年間隨父僑寓南京。淡泊名利,結交四方豪士。遊吳楚淮陽之間,與金陵盛時秦、吳懷梅諸人相交頗篤。工詩,錢謙益說他“詩不操秦聲,風流宛轉,得江左清華之致”(《列朝詩集》)。所作散曲,名重一時。

  金鑾散曲寫情之作固多,而針砭時事嘲笑諷刺之作也不少,如〔水仙子〕《廣陵夜泊》、〔醉太平〕《漫興》、〔河西六娘子〕《閨情》、〔點絳唇〕《八十自壽》、〔黃鶯兒〕《詠燕》等,體現瞭他達觀觀怡情、物我忘機的坦蕩襟懷和寬柔博茂的風格;譏時疾世的作品較為潑辣,如〔沉醉東風〕《嘲王都閫送米不足》,及〔落梅風〕《詠蠅》、《詠虱》、《詠蚊》和《詠蚤》,借物寓意,富有現實意義。而所寫的男女風情之作,如〔沉醉東風〕《風情嘲戲》、〔胡十八〕《風情嘲戲》等,無時人穠艷粗率之病,而是以深摯嬌婉、委曲傳情見長。他的曲作雖以蕭爽清麗著稱,但也兼有俳諧之趣。何良俊說:“南都自徐髯仙後,惟金在衡鸞最為知音,善填詞。其嘲調小曲極妙,每誦一篇,令人絕倒。”(《曲論》)王世貞稱他:“頗是當傢,為北裡所貴。”(《曲藻》)呂天成又說他的散曲“響振江南”(《曲品》)。

  金鑾的曲作有《蕭爽齋樂府》2卷。有明萬歷刊本、武進董氏刻本,還有飲虹簃刻本。所著尚有《金白嶼集》、《徒倚軒集》、《蕭爽齋(一作“閣”)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