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書法傢。字少溫,趙郡(今河北省趙縣)人,生卒年不詳。他曾為縉雲令、當塗令,集賢院學士,晚年為將作少監,人稱李監。

  李陽冰工小篆,傳說開始學習李斯《嶧山碑》,以瘦勁取勝。後見孔子《吳季劄墓誌》,得其淵源,筆法勁利豪爽,活潑飛動,自創一格。詩人李白有詩贈他:“落筆灑篆文,崩雲使人驚,吐辭又炳煥,五色羅華星。”李陽冰對書法不貿然贊許,惟獨喜愛《碧落碑》的字法奇古,寢臥其下,數天不忍離去。其早年書法,字畫差疏瘦。到大曆以以後所寫諸碑,為暮年所篆,筆法愈見淳勁。李陽冰在唐代以篆學名世,評論者以為,得大篆之圓而弱於骨,得小篆之柔而緩於筋。

  傳世李陽冰書寫的主要碑刻有:①《城隍廟碑》。唐乾元二年(759)刻,篆書8行,行16字,在浙江省縉雲縣。原石久佚,現存為宋宣和五年(1123)十月重刻。此碑書法瘦勁通神,中鋒行筆,結體委婉自如,與所書他碑不同,有翻刻本傳世。②《三墳記》。李季卿文,唐大歷二年(767)刻。兩面刻,共23行,行20字。原石久佚,現存陜西省西安市的為宋時重刻。此碑清孫承澤在《庚子消夏記》中評論說:篆書自秦、漢而後,推李陽冰為第一手。③《般若臺題記》篆書題名。大歷七年刻,共24字,現存福建省福州市烏石山。李陽冰所書碑刻原石皆佚,獨此題名僅存,所以為世所重。

《三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