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畫傢。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詳,約活躍於12世紀末至13世紀上半葉。他少年時曾為木工,後成為畫院畫傢李從訓的養子,繪畫上得其親授,擅長人物、道釋,尤精於界畫,為光宗、甯宗、理宗(1190~1264)時期畫院待詔。李嵩畫過許多表現下層社會生活的風俗畫,及表現農民勞動生活的《春溪渡牛圖》、《春社圖》和組畫《服田圖》等。傳至今日的《貨郎圖》是李嵩傳世的重要作品。他以貨郎為題材,創作過多幅貨郎圖。除故宮博物院藏的一幅橫卷外,餘皆為小幅,分別藏於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美國堪薩斯州阿肯博物館的尼爾遜美術館及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故宮博物院藏的《貨郎圖》,縱25.5厘米,橫70.4厘米,淡設色橫卷,圖末有“嘉定四年(1211)末李從訓男嵩畫”小字題款。描繪農婦攜帶幼童興致勃勃地圍觀貨郎擔,人物佈置疏密相間,將貨郎剛剛到達鄉下而引起人們興趣的一剎那,生動地表現瞭出來,具有濃厚的生活情趣。細勁的線描,準確而傳神地勾出樸實的形象。把勞動人民的生活作為審美對象來描繪,在中國古代美術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李嵩具有多方面才能,他的界畫如《夜湖圖》、《水殿招涼圖》,山水畫如《觀潮圖》、《西湖圖》、《仙山瑤濤圖》,人物畫如《骷髏圖》、《觀燈圖》及花鳥畫《柳塘聚禽圖》、《花蘭圖》等,都顯示出他卓越的繪畫技巧。

《貨郎圖》(局部,故宮博物院)

  繪畫上李嵩富有創造精神。他所畫的《觀潮圖》,沒有描繪當時宮中人物傾宮觀潮的盛況,而是以含蓄的手法,描繪瞭“空垣虛榭,煙樹淒迷”的景色,流露出他對偏安於半壁江山的不滿心情。《骷髏圖》則以其不易被人理解的深刻的寓意,為美術史留下瞭一個畫謎。

  李嵩善於通過繪畫,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態度。據文獻著錄他的《四迷圖》揭露和抨擊瞭南宋社會中酗酒、嫖妓、賭博、惡霸等4種墮落現象。另據南宋周密《癸辛雜織續編》記載,李嵩可能還畫過宋江三十六人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