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畫傢。字仲賓,號息齋道人,薊丘(今屬北京市)人。早年曾在太常寺充任小吏,後累官至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晚年以疾辭官,定居淮揚(今江蘇省揚州市),死後封薊國公,諡號文簡。善畫枯木竹石,雙鉤竹尤佳。墨竹初師金代王曼慶,後學北宋文同;雙鉤設色竹師法五代南唐李頗。他曾遍遊東南山川林藪,還出使交趾(今越南),深入竹鄉觀察各種竹子的生長狀況,是一位既具有深厚傳統功力,又註意師法自然的畫傢。

  他的作品在當時流傳廣泛,影響也很大大。其主要傳世作品有《四清圖》(前半卷藏美國堪薩斯博物館,後半卷藏故宮博物院)、《雙鉤竹圖》、《沐雨圖》、《新篁圖》(均藏故宮博物院)、《新篁樹石圖》(南京博物院)等。

  《四清圖》是李衎墨竹代表作,前半卷寫慈竹、笙竹二叢,後半卷畫梧、竹、蘭石,有自題一段。此圖采用金代王庭筠《幽竹枯槎》和推蓬竹構圖手法,截取梧竹中段攝入畫面。用筆沉著穩健,墨氣淋漓清潤,繁而不亂,疏密有致,結構層次和空間處理甚為妥帖。李衎勾勒竹以《雙鉤竹圖》和《沐雨圖》為代表。兩圖均為絹本勾勒填色,用筆勁利工整,枝葉穿插得體,設色明快清雅。《雙鉤竹圖》中石的畫法純用濃淡相間的水墨暈染,無明顯的勾括和皴擦,在李衎作品中別具一格。

《四清圖》(局部)

  李衎著有《竹譜》一書(《知不足齋叢書》收入七卷本),是他生平畫竹經驗的總結,約成書於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前後。此書對不同地區各類竹的形色情狀記述詳細,對各類竹的各種畫法也有詳盡論述,是學習畫竹者的津梁。

  李衎之子李士行,字遵道,官至黃巖知州。詩歌書畫,悉有前輩風致,畫竹得傢法,與父近似,亦善山水。曾以所畫《大明宮圖》入見皇帝,得到元仁宗贊賞。傳世作品有《喬松竹石圖》,《古木竹石圖》(均藏故宮博物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