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禪

  中國現代中國畫傢。原名英傑,後改名英,字勵公,號苦禪。1899年1月11日生於山東省高唐縣,1983年6月11日卒於北京。他自幼受民間藝術薰陶,癡愛繪畫。早年就讀於山東聊城中學。1919年到北京學藝,初於北京大學附設的勤勤工儉學會半工半讀,並於該校畫法研究會學素描,後在中文系旁聽。1922年考入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以拉人力車維持生活;曾發起組織九友畫會及吼虹社。翌年拜齊白石為師。1925年從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畢業。次年起任北京師范學校及河北省立師范美術教師。1930年被聘為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授。抗日戰爭期間,辭去教職,清貧自守,不與侵略者合作。1940年,因抗日愛國,被捕入獄,堅貞不屈。1946年起,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傢協會理事、中國畫研究院院委。1986年,山東省濟南市成立李苦禪紀念館。

  李苦禪擅長大寫意花鳥畫。早期作品灑脫放逸,蜚聲畫壇,深得齊白石嘉許。至60年代初期,其繪畫已步入成熟,形成瞭醇厚凝練的個人風格。《秋阿之聲》、《芭蕉禽戲》、《松風蘭氣》等,為此時期代表作。

  “文化大革命”期間,畫傢精神受挫,曾一度輟筆。1977年起,又重振精神,恢復元氣。晚年作品用筆益加蒼勁渾厚,氣勢益加博大,時以墨與色彩交相輝映,增強藝術的感染力。代表作如《怒放圖》、《晴雪》、《蘭竹》等寓有幸逢盛世、藝術再生的喜悅之情。1979年,畫傢曾作大幅《盛夏圖》,1981年又以同題作4張丈二紙通屏巨幅大構,通過滿塘紅荷與鷺鷥等藝術形象,構成瞭朝氣盈溢、博大雄渾的藝術境界。

《墨竹圖》

  李苦禪有深厚的傳統功力,又主張個人的創造。其畫在總體上以雄渾、樸厚、豪放為特色,所畫禽鳥,亦多為鷹、鷲、鷺鷥等大鳥。在藝術造型上,尊重師法造化的原則,並註重意象的創造,如畫鷹,綜合鷲、雕之形象特征,意在塑造一種勇猛矯健的象征性形象。在筆墨技巧上,重用筆,以筆主筋骨,和主張書法入畫,筆筆寫出,曾有“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之語。其畫以水墨為主,間作重彩寫意,凝厚的筆墨與金碧的色彩相映襯而別具一格。章法上善於造勢和處理結構線的矛盾,以增加畫面的張力。李苦禪是一位繼承瞭文人畫傳統,又為之註入瞭新的時代氣息的個性鮮明的大寫意花鳥畫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