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音樂理論傢。1868年6月19日生於加利西亞,1935年1月13日卒於維也納。很早就顯露出音樂才能。年輕時獲帝國獎學金到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從師A.佈魯克納。在維也納,他成為著名的鋼琴伴奏、評論傢和考證編訂樂譜專傢。他私人教授理論和鋼琴,有不少高徒(如指揮傢W.富特文格勒)。他的主要著作是《新音樂理論和幻想》一書,全面論述瞭他的音樂分析方法,在英語國傢流傳甚廣。申克爾把音樂作品結構看成層次結構,他認為音樂分析的目的是找出原始結構,並揭示結構的所有層次次之間的等級關系。他認為調性音樂作品的原始結構是主三和弦,整個作品就是它在時間上的投影。當主三和弦變為兩聲部的基本結構時,稱為“基本配制”;它包括高音部的旋律的“基本線條”,低音部的“分解低音”,而這就是作品的“背景”。他的音樂分析總的目的在於找出每部作品的基本結構模式。這樣,從音樂的具體形態出發,求出作品的“前景”,這是第一層。前景又可以歸納簡化成為“中景”。中景根據作品的復雜程度可以具有一層或二、三層等。最後再歸納成“背景”。根據申克爾的看法,大多數作品的“背景”和“基本配制”是相同的,關鍵在於“中景”的不同。他的理論同H.裡曼的功能理論相比更重視對位法方向。後來他的弟子F.紮爾策將他的理論應用於中古音樂及現代音樂,在美國有很大影響。申克爾的主要著作還有《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音樂中的傑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