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宋畫傢、書法傢。即宋徽宗。為宋神宗趙頊之子,哲宗趙熙之弟,初封為端王,元符三年(1100)即位。在位期間,政治上黑暗腐敗,生活上奢侈淫靡,對人民橫徵暴斂。又崇信道教,修建艮嶽,大興土木,揮霍無度,立“花石綱”,豪奪天下珍奇花石鳥獸,因而使已危機四伏的社會矛盾更加激化,農民起義頻連發生。加之北方金朝女真貴族乘機率兵南侵,趙佶又屈辱妥協,終於導致瞭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趙佶與其子欽宗趙桓一同被俘北去,最後病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

  趙佶在書畫藝術方面有著精深造詣。他幼年時即對詩詞、書法、繪畫、音樂、戲曲等藝術有廣泛的愛好,在書畫上尤顯露出超人的才華。作端王時,與王詵、趙令穰及吳元瑜等書畫藝術傢交往甚密,切磋技藝,為日後繪畫風格的形成打下瞭一定基礎。執政以後,出於當時政治需要和個人的愛好,他擴充宮廷畫院,提高宮廷畫傢的地位和待遇。宋朝舊制,凡技藝出身人員得官不得服緋佩魚,趙佶時特許畫院中有地位的畫傢服緋紫佩魚袋。當時畫院人才濟濟,有李唐、馬賁、張擇端、王希孟、蘇漢臣、朱銳等名傢,出現兩宋畫院中最為繁榮隆盛的局面。為瞭培養宮廷所需要的繪畫人才,他還一度興辦瞭畫學。

  趙佶在繪畫上既重視傳統法度,又強調深入觀察生活,同時也追求繪畫的構思和意境。他能畫花鳥、人物、山水,描繪工細入微,尤善花鳥畫,設色均凈,富麗典雅,筆墨精妙,造型生動,神形兼備。據記載,他畫鳥用生漆點睛,隱出紙面,富有創造性。現存傳為趙佶的繪畫作品有《芙蓉錦雞圖》(見彩圖)、《瑞鶴圖》《鵒圖》、《紅蓼白鵝圖》、《臘梅山禽圖》、《柳鴉蘆雁圖》、《池塘秋晚圖》、《祥龍石圖》、《五色鸚鵡圖》、《雪江歸棹圖》、《谿山秋色圖》、《聽琴圖》以及臨摹唐代張萱的《搗練圖》和《虢國夫人遊春圖》等。這些作品風格多樣,藝術水平精湛絕妙。對於這些作品是否皆出自趙佶本人之手,目前學術界尚有分歧意見。

《芙蓉錦雞圖》(北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上述作品據專傢鑒定,確有一些是畫院高手代筆之作。但是,趙佶既能在作品上簽押,就說明符合他的藝術趣味,或者就是在他親自指導下的產物。因此,這些作品即使不是出自他的手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他的繪畫思想和藝術水平。

  據史籍記載,趙佶曾命令畫院畫傢將宮苑中異花珍禽一一圖繪,凡15種為1冊,累至千冊,名曰《宣和睿覽冊》,作品上有趙佶題贊或輔臣題跋。他還經常把書畫作品(其中有畫院畫傢代筆之作)賞賜給皇戚近臣,當時已有人效仿他的畫風。

  趙佶除擅長繪畫外,還兼善書法,風格挺健秀麗,稱瘦金體,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

  趙佶重視對文物書畫的收藏鑒賞和整理。他即位後大力搜羅歷代書畫,由專人鑒定真偽優劣,親自加以品藻,集為100帙,分14門,總1500件,名曰《宣和睿覽集》。在整理鑒定書畫的基礎上,又編纂瞭《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兩大部著錄著作。同時還將禦府藏古銅器編為《宣和博古圖》。這些都為今天研究宋代禦府收藏及古代文化藝術提供瞭重要資料。

《夏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