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代音樂理論傢。他是繼《樂舞論》之後,印度最重要的音樂理論著作《樂藝淵海》的作者。沙楞伽提婆祖籍喀什米爾,以後全傢遷往南印度的德瓦吉裏(即現在的道萊塔巴德)定居。他在當地的雅達瓦王朝統治者辛伽約執政期間(1210~1247),一直任宮廷樂師,因此有機會接觸並收集印度各地區的音樂。在《樂藝淵海》中,沙楞伽提婆進一步闡述和發展瞭婆羅多在《樂舞論》中的理論,使印度南北地區兩大體系的音樂理論進一步系統化。《樂藝淵海》全書共7卷,卷1是綜述一般音樂理論。卷2論““拉格”(見印度音樂),書中記錄瞭當時使用的264種“拉格”,並把它們與古代音階進行分析對比;目前南印度卡那迪克音樂中,經常使用的卡那卡吉拉格即出自該卷(其音階相當於c dd f g aac1)。卷3是有關曲式與作曲問題。卷4談歌曲演唱方法。卷5論述節拍和節奏問題,並列舉瞭120種“塔拉”(節奏型)。卷6是樂器和各種器樂曲。卷7論述有關舞蹈和戲劇的創作、表演等。目前,南北印度的音樂學者都把《樂藝淵海》作為各自音樂體系的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