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奏體鳴樂器。亦稱沙球。起源於南美印第安人的節奏性打擊樂器。傳統沙槌系用一個球形幹葫蘆;內裝一些幹硬的種子粒或碎石子,以葫蘆原有細長頸部為柄,搖動時使硬顆粒撞擊葫蘆殼壁發聲。也有木制、陶制、藤編和塑膠制等形狀類似的沙槌,內裝珠子、鉛丸等物。通常雙手各持一隻搖奏。在中、南美洲各族民間舞蹈和音樂中,沙槌是不可缺少的樂器,並普遍為世界各地的輕音樂隊、伴舞樂隊和爵士樂隊所採用。

  沙槌在拉丁美洲各國有多種形制。巴西有用馬口鐵製作的的、以兩個截頭圓錐體的大口互對而成的沙槌;古巴有用橢圓形古伊臘葫蘆做的沙槌;還有啞鈴狀的雙頭沙槌和十字形的多頭沙槌等。各國的名稱不一。常用名稱“馬拉卡斯”源自哥倫佈發現美洲大陸前的印第安阿洛柯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