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大型文藝和社會政治月刊,蘇聯作傢協會機關刊物之一。1925年1月在莫斯科創刊。它的第一批編輯是盧納察爾斯基、斯克沃爾佐夫—斯捷潘諾夫、波隆斯基。1926年以後的主編分別為:波隆斯基(1926~1931)、格隆斯基(1932~1937)、斯塔夫斯基(1937~1941)、西蒙諾夫(1946~1950,1954~1958)、特瓦爾多夫斯基(1950~1954,1958~1970)、柯索拉波夫(1970~1974)、納羅夫恰托夫(1974~1981)。《新世世界》上發表過高爾基的《克裡姆·薩姆金的一生》(第一部)、肖洛霍夫的《被開墾的處女地》(第一部)和《靜靜的頓河》(第四部)、阿·托爾斯泰的《彼得大帝》(第二部)和《陰暗的早晨》、列昂諾夫的《索契河》、馬雷什金的《來自窮鄉僻壤的人們》、特瓦爾多夫斯基的《山外青山天外天》等。這份雜志的突出特點是發表題材和風格極不相同的作品,其中引起激烈爭論的作品有:奧維奇金的特寫《區裡的日常生活》、愛倫堡的回憶錄《人、歲月、生活》、杜·金采夫的小說《不是單靠面包》、索爾仁尼琴的中篇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和特瓦爾多夫斯基的長詩《焦爾金遊地府》等。它還辟有“今日特寫”、“政論”、“作傢日記”、“回憶錄”、“文學批評”等欄目。在特瓦爾多夫斯基主持期間,在一系列文藝問題上,與柯切托夫主編的《十月》雜志進行過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