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刀子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膠版、銅版、鋅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在西方,版畫一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指架上油畫和壁畫等大幅繪畫以外的一切繪畫,如水彩畫、水粉畫、粉筆畫、素描、速寫、插圖、宣傳畫、連環畫等;狹義專指經過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圖畫。中國通用的版畫一詞多屬狹義。

  沿革 版畫經歷瞭由複製到創作這兩個發展階段。早期的版畫是為印刷與出版而製作,,畫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隻照畫者的畫稿刻版,稱作復制版畫。後來版畫在藝術上贏得瞭獨立的地位,畫者、刻者、印者都由版畫傢一人自任,版畫傢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性,這種版畫稱作創作版畫。

  中國復制木刻版畫約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最早可能發生於隋唐之際。現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剛經》木刻卷首畫,說明在9世紀中葉,中國的木刻復制版畫己經達到相當熟練的水平。

  創作版畫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創作,在西方也早就存在。在歐洲,16世紀的A.丟勒以銅版畫和木刻版畫復制鋼筆畫。到17世紀的倫勃朗,銅版畫已從鏤刻發展到腐蝕,進入創作版畫階段。木刻版畫則由19世紀的比維克創造以白線為主的陰刻法,而擺脫瞭復制的羈絆,進入創作版畫的領域。中國的創作版畫自20世紀30年代經魯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間取得瞭巨大的發展。

  種類與技法 從類型上分,版畫有4種: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版畫。從材料上分,凸版版畫中有木刻、麻膠刻、石刻、磚刻、紙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畫中有金屬(主要是銅和鋅)版畫、賽璐珞版畫、紙版畫等。在平版版畫中有石版畫、獨幅版畫等。在孔版版畫中有絲網版畫、紙孔版畫等。由於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和方法也各異,遂產生各種類型版畫的特色;更由於各個版畫傢發揮其創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技巧,版畫藝術的形式更是豐富多彩的。

凸版版畫:(德)丟勒《四騎士》

  凸版版畫 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畫稿的空白部分,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故稱凸版。凸版版畫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稱凸版版畫。可作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磚、麻膠(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異,一般以軟硬適度,紋理細致者為宜。中國古今的木刻版畫都刻木材的縱切面,稱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得精細,則用質堅木材的橫斷面,稱作木口木刻。麻膠版原是鋪地板用的建築材料。中國版畫傢較少采用麻膠版畫。

創作版畫(中國)譚權書《蒙根其其格》

  刻凸版版畫時所用的刻刀有各種大組的三角刀、圓口刀、平口刀和斜口刀等。大的圓口刀和平口刀則稱鑿,鑿是在刀柄後加力敲擊用的工具。至於刻木口木刻,則要用一種特制的實心鋼條,造成各種不同形的刀鋒。刻木口木刻多須借助放大鏡進行。

  創作木刻以刀代筆,不似復制木刻那樣照刻筆畫的畫稿,所以要講究刀法,恰如書畫講究筆法一樣。刻畫和畫畫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線(或塊),版畫傢應掌握這個特點來產生與筆畫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鋒利的刀刻在質硬的木上,自然產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則稱作刀味與木味。木刻傢善於運用和發揮木刻的特色,才能稱得上是創作木刻版畫。至於版畫還必須經過印刷才算完成,而手印版畫又有多種印刷技巧,成為版畫傢藝術創造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說來木刻的印刷有油印與水印之分。前者用油性油墨,後者用水性顏料;印水色比印油色難。套色木刻亦然。

  傳統的中國水印套色法已有300餘年的歷史。明末胡正言發明餖版,是傳統水印套色法的開端。現代創作木刻的水印套色法與傳統不同,不再用餖版,而將各種色版刻在幾個同樣大小的版上,每版各刻上一個相同的套色標記,然後對標記逐版套印。這種作法可使版畫傢心中有掌握全局(整個畫面),佈置色版和創造套印最後效果的分寸。所以版畫傢設計套版時需要考慮到套印的一切條件,而不能分別隻看到一塊塊的版。印刷時須選用較好的有吸水性的手造紙。先將紙用水潮濕,這要由版畫傢靠自己的經驗去掌握,水分過多與過幹都不好。紙潮濕至何種程度,往往直接影響印出的效果。顏色可用透明的與不透明的,又可由於用色的厚薄而加減其透明度。至於一色可在一個版上印成濃淡的變化,又可兩色疊印產生第3種色,變化十分豐富。

水印木刻:(中國)羅劍釗《山巔風雲》

  采用其他材料作版來刻成凸版版畫,其基本方法與木刻同,隻是刻石及磚時,多用鑿作輔助工具,而除木版外其他材料都不能用水印法。

  凹版版畫 凹版與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線,滾上油墨時,即可印出黑地白線的圖像。磨光的金屬版面不吸收油墨。銅版版畫的油墨可用佈輕輕擦光,但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跡,油墨便會留在那裡。現代凹版版畫的版材,主要是銅和鋅,亦有時用鐵或鋼,其刻制方法有:

  ①線刻法,一種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實心尖刀,在銅版面上刻線。刻出的線明快而鋒銳。版面可以刻得十分精致。以前的鈔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現在的郵票仍有少數采用此法刻制。

凹版版畫:(德)珂勒惠支《母愛》

  ②幹刻法,用針直接刻銅版面,刻出的線與線刻法不同。針尖隻刻破版面,線條旁邊留有銅刺,因此在版面上墨時,銅屑內亦含有墨,印出後線沿帶有茸毛似的淡墨,視覺效果柔和美觀。

  ③腐蝕法,在銅、鋅、鋼等可以被酸素腐蝕的材料版面上塗滿防腐劑,防腐劑的主要成分是瀝青、松香和蜂蠟。然後用針在上面刻圖像,針到之處,防腐劑被刮去,露出版面,最後把它浸在硝酸溶液裡,露出的部分便被腐蝕。由於腐蝕的時間長短和硝酸溶液的濃度不同,腐蝕出來的線條有深淺粗細之別。腐蝕版畫一般都是多次分層腐蝕的,故色調非常豐富,層次十分分明,是凹版版畫最常用的制版法。

  ④美柔丁,制造美柔丁的版式須用搖鑿。這是一種有鋒銳密齒的圓口鋼鑿,用手握住搖動它,把版面全面刺傷,滿佈斑痕。滾墨印出是一片天鵝絨似的黑色。然後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傷的(即滿佈銅刺的)版面,輕刮得深灰色,重刮得淺灰色,不刮得全黑色,反復刮光則成白色。

  ⑤浮雕法,讓一部分版面深腐蝕,而且腐蝕的面積要大些,卻不在上面滾墨直接放到凹版機上壓印,紙面就顯出浮雕式的無色花紋。這種方法一般隻宜局部使用。

  ⑥飛塵法,飛塵腐蝕用來造成各種深淺的灰色表面。先須造好一個飛塵箱,箱內裝有一把手搖風扇,然後將磨光的銅版放在箱內。箱內貯有大量松香粉,當關閉箱口搖動風扇時,松香粉便在箱內飛揚,並慢慢均勻地落在版面上。到作者認為適當的時候,將灑滿松香粉的銅版取出,放在電爐上烤。經熱,松香粉溶化,聚結成無數小點,冷卻而凝結成一層薄膜。將此帶有松香薄膜的銅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蝕後,印出便是一片由斑點組成的灰色。灰色的深淺,看松香粉的粗細及薄膜的厚薄以及腐蝕時間的長短。作者便按其藝術構思處理飛塵法而獲得所需的效果。

  ⑦軟地法,把用瀝青、松香、蜂蠟制成的防腐劑固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層硬質的薄膜,在防腐劑內加入適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軟化。在版面滾上軟地子後,上面覆上一張紙,用鉛筆在紙背畫畫,畫畢,揭開紙,有筆道的地方吸上軟地子,版上便露出銅面來,其線條的性質完全與鉛筆畫的一樣。亦可用一些實物如紡織物、網紋、葉子、紙團、線等壓印在軟地子上面,經腐蝕便可將實物的形象轉印到紙上。

  ⑧照相法,先將感光液溶入防腐劑內,塗在版面,再取黑白分明的膠卷正片,緊貼在版面上,然後讓它在強光燈下曝光,之後在特制的溶液中沖洗。這時地子上被膠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漸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卻被加固而描在版畫上,然後即可進行正常的腐蝕。硝酸溶液隻能腐蝕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淺的黑色,留著地子的地方腐蝕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顯現出來。

  ⑨套色法,在幾塊大小相同的銅版上面,用飛塵腐蝕法制成幾塊分色版。版畫傢按計劃選定先印那塊色版,後印那塊色版。把版放在機上壓印時,先將一張厚紙墊在銅版下面,並把這紙粘在機臺上,印好後,小心取出銅版,墊紙仍留在機臺上不動。這時在墊紙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次壓印時留下的痕跡,然後小心地將上好色的第2塊版,嵌放在這個痕跡當中。這時第1次印上畫的紙的邊緣仍壓在印刷機的上滾筒下面,隻能揭開其離開滾筒的部分。然後將印上第1版的紙小心放下,覆在第2塊版上,搖動滾筒,便能準確地套印上第2版。其餘各版同。

  平版版畫 主要是石版畫。石印術在19世紀中葉傳入中國,那時隻用以代替木刻,供印書之用。石版畫的制作方法比較簡單。所用的石版是一種質純而細的石灰石,有無數毛細孔,故有吸水性。利用油與水互相排斥的道理,用油質的蠟筆在石版面上作畫,畫固定後,用抹佈水濕版面,畫上有蠟筆的地方拒水而能吸油墨,用油墨滾上,使有畫處飽含墨色,便能在紙上印出畫來。印完的石版可以磨光再用。磨版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砥石加水磨,使版面光滑如鏡,稱鏡面版。一種加入金剛砂磨,使版面粗糙,如圖畫紙,稱粗面版。由於作者的要求不同,可以選用粗細不同的金剛砂磨出粗細不同的版面應用。一般通用的320號金剛砂是最細的,80號的是最粗的。制版法有3種:

  ①藥墨棒畫法,藥墨棒適宜在粗面石版上作畫,亦可用在玻璃、金屬、陶瓷上畫紙的特種鋁筆來代替藥墨棒。用時完全和在紙上畫畫一樣。

  ②毛筆畫法,將藥墨棒改變成可溶在水中的墨汁,用毛筆蘸著在鏡面版上作畫,也完全和在紙上畫畫一樣。

  ③復寫法,準備一種特制的復寫紙,用藥墨棒或毛筆蘸藥墨汁在上面作畫,然後反貼在石版面上,用水溶化復寫紙上的粘膜,使畫粘在石版上便得。石版畫的各種制做法,在畫完後都要經過稀硝酸的腐蝕和塗膠封版,使藥墨固著在版面上。印時先抹濕版面,再滾上油墨,然後覆上紙,通過石印機印出。套色石版畫在版面上作好標記逐版分別套印。

  獨幅版畫 亦屬平版版畫。制作方法簡單。在玻璃(或石)版面上用稀油彩或水粉色作畫,未幹時即覆上紙,用手掌在紙背壓印即成。隻能印出一張,故稱獨幅版畫。

  孔版版畫 在紙版或鐵皮上將一個號碼刻透,壓在貨箱面上,再在背面刷顏色,號碼即能被印上去。這便是孔版。現在通用的謄寫版印刷機也是孔版。版畫上的孔版主要是絲網版畫。

  絲網版畫的材料主要是尼龍網紗。最初采用絲絹,故稱絲網。有3種制作法:①切刻法,先以紙或塑料作載體,然後在上面塗蟲膠,反復塗4~5層,幹後用力照畫稿切刻這層膠膜,完成後,緊貼在網紗的承印面上,用電熨鬥墊佈在網紗的刮印面上烙燙一下,使膠膜軟化而粘附在網紗上,揭開作好載體的紙或塑料,一個孔版便留在網紗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細,但有剪紙及木刻的味道,亦常得版畫傢所用。②描畫法,用阿拉伯膠液在網紗將刮印面上作畫,待幹,塗上蟲膠,然後用溫水洗網紗。阿拉伯膠被溶化,那裡的網紗便透明。亦可用石印藥墨棒代替阿拉伯膠液作畫,塗上蟲膠後,用汽油洗網紗。③感光法,把感光液塗在網紗上,在暗房中幹透後,把畫好的畫稿緊貼於網紗下面,移至曝光臺上曝光,之後經過沖洗即成。

絲網版畫(中)趙瑞春《梳妝女》

  絲網版畫的印刷法是將制好孔版的網紗承印面(即網紗朝下的面)與紙貼近,然後在其刮印面(即網紗向上的面)上傾倒液態顏料,再用刮板將顏料刮過去,顏料透過有孔的地方便印在下面的紙上成畫。刮板是用一條方平橡膠鑲上木把手。

  印絲網版畫的顏料有專制的油質與水性兩類,看印在什麼物質上而選用。絲網技術在輕工業部門應用甚廣,紡織品、玻璃器、皮革、陶瓷、塑料等用品上的花紋,許多都是用絲網印的。用於印絲網版畫的顏料,為瞭方便,油質的可用松節油調稀油畫顏料即可。水性的用水粉顏料、丙烯顏料均可。

  印完的尼龍網可用苛性鈉將上面的膠膜洗凈再用。版畫傢用的尼龍網以每平方厘米29目的為宜。太細,網目易被堵塞;太粗,圖像不夠精致。現代的版畫傢為瞭探索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有時在一幅版畫內,按內容需要,同時混用各種類型的版畫方法,這種版畫稱作綜合版畫。例如黑色主版用木刻或銅版畫印,套色部分用彩色水印,而另一部分用照相絲網版印等。現代創作版畫的形式豐富多采,不能用原有的分類作為框框來限制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