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建築。位於北京市西便門外。始創於唐代,名長天觀,金大定七年(1167)道教全真派在此建大道場,名太極宮,元代改名長春宮,並於宮東建白雲觀,明代又曾改建。現存建築多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建。白雲觀總體佈局規整,依南北縱軸線佈置建築,序列疏密有致。觀前為照壁和牌坊組成的入口,牌坊後為山門,山門內有水池,池左右有雲水堂、十方堂等小建築。水池後佈置靈官殿和主殿玉皇殿,左右設配殿和鐘、鼓樓。三清殿後為老律堂,堂後分為3條軸線。正中軸線主體為邱祖殿,傳傳說為元代全真派首領邱處機的墓地。殿後又有三清閣、戒臺院、雲集山房等組成的兩組庭院,空間尺度親切,建築聯系穿插得很靈活。東軸線上為齋堂及一些小型殿宇,西軸線上有供奉呂祖、後土、八仙等的小殿宇,都是一些陪襯的建築。觀後為花園,有亭子、假山、樹木,格調清雅。

白雲觀

  觀內建築都是明清北京(明清)官式做法,體量都不太大,但比例嚴謹,造型端莊,尺度合宜。總體的藝術效果主要是依靠尺度、形式不同的庭院互相穿插聯系,構成活潑多變的序列,以及大小不同的建築巧妙搭配而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