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畫傢。1848年11月18日生於默茲省的當維爾,1884年12月10日卒於巴黎。巴斯蒂安-勒帕熱最初隨學院派畫傢A.卡巴內爾學畫,掌握瞭紮實的造型基本功。他受G.庫爾貝、J.-F.米萊等人寫實主義畫風的影響,把註意力放在描繪農村生活和刻畫農民形象方面,作品的題材多取自洛林農村。他和米萊一樣,長期在鄉村生活,體驗農民的感情,人們常常把他和米萊相比。他是歐洲描繪農村生活的重要畫傢之一,在歌頌平凡的勞動生活的美這一領域,是有貢獻的。但是,由於在他的創作中表現現的感情不如米萊那樣真摯、樸素,藝術語言也不如米萊那樣自然,作品的內涵和深度,形式的感染力,都受到影響,在他的風俗畫中,人物的表情、動態,多少留有學院派的痕跡,有一種過分的戲劇效果。

  巴斯蒂安-勒帕熱從1870年起到沙龍展出作品,早期作品常常把宗教人物和牧民、農民結合在一起,如1875年創作的《天使向牧人現身》。從70年代末期開始,作品多描繪農民貧困生活,畫面有強烈的抒情味和詩意。這類代表作為《刈草》、《收獲土豆》、《攜牛的女孩》、《貧民》等。

  巴斯蒂安-勒帕熱的作品在蘇格蘭很受歡迎,對格拉斯哥畫派有較大的影響。這是因為在歐洲畫壇人物畫普遍受到忽視的情況下,他註重刻畫人物形象的創作顯示出獨特的風貌,並且適合蘇格蘭人註意田園風味的欣賞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