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對曝光量的控制。曝光控制與電影攝影機(照相機)的性能、曝光計的性能、洗印條件、量光方法、訂光原則、膠片寬容度、畫面亮度平衡等方面有密切聯繫。一般在曝光測定選定的量光、訂光方法的基礎上(如按人臉亮度),根據所拍景物的類型實施。①拍攝一般近景和在棚內(室內)攝影時,常常近測景物亮度,並按該照明條件下的人臉亮度確定曝光。這是類似條件下的普遍原則。在攝影棚內拍攝故事片,歷來是以控制人臉亮度、人臉主光及副光反差、人臉和背景光比的方法來創造不同的時間、環境氣氛。。②拍攝戶外遠景、全景時,可以在攝影機位置計量拍攝范圍內的景物亮度,但應使景物的平均亮度接近該照明條件下的人臉亮度。這樣,既照顧到曝光測定時所選定的基準,也有助於整個畫面和畫面中人物、階調、色調的再現。③拍攝晨曦、晚霞時,光量分佈特點是反差大、有時層次不夠分明、細部分辨不清、地面景物與天空反差過大,可以局部補光;太陽與天空的反差過大,選取太陽不刺眼的瞬間拍攝。一般應在避免陽光直射光電池的條件下,計量並按照天光亮度確定曝光。④拍攝雪景,首要的是畫面采光。白雪覆蓋的景物層次少、亮度水平高,不易表現其質感,因而宜在側逆光或逆光照明條件下攝影。拍攝時應註意畫面的前景利用與亮度平衡,註意景別的選定。拍全景、遠景,一般參考雪面的陰影亮度控制曝光;拍近景,一般在恰當運用補助光照明的條件下,按人臉亮度確定、控制曝光。⑤逆光攝影的曝光控制應註意畫面的亮度分佈,註意全景、近景的分別處理。全景曝光控制應照顧整個畫面階調、色調(可能人物臉部會有些曝光不足),有條件時,可以局部補光。人物近景曝光,一般都宜於適當補光,並按照人臉亮度控制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