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謝諾阿

  克羅地亞詩人、小說傢,文藝理論傢。生於札格拉佈一個麵包工人傢庭。中學時期深受反對異族壓迫、爭取民族獨立的伊利裏亞運動的影響。後在札格拉佈和佈拉格大學法律系學習,因喜愛文學,放棄學業,從事文學和新聞活動。1867年任薩薩格勒佈劇院經理,並建立瞭第一所歌劇院。1874至1881年主編文藝刊物《花環》。曾當選為議員。

  謝諾阿在中學時代開始發表詩歌作品,一生寫瞭不少抒情詩和敘事詩,但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說創作。他的歷史小說《珠寶商的黃金》(1871)寫貴族青年帕維爾和珠寶商的女兒多拉之間的愛情悲劇,揭示瞭16世紀資產階級同封建貴族之間的矛盾和鬥爭,反映瞭封建城堡的衰落和資本主義都市的崛起;同時也描寫瞭人民抵禦土耳其入侵的鬥爭,顯示瞭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第二部歷史小說《農民起義》(1877)是他的代表作,在南斯拉夫文學史上占有顯著地位。它再現瞭1564至1574年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塑造瞭古貝茨、伊利亞等農民領袖的形象,歌頌瞭兩個民族的團結、堅強不屈的革命意志和愛國主義精神。長篇小說《狄奧根》(1878)描寫瞭人民同企圖控制克羅地亞的日耳曼和匈牙利貴族的鬥爭。

《農民起義》封面

  在取材於現實生活的作品中,謝諾阿描繪瞭1848年後的時代面貌,反映瞭封建貴族的衰亡,資產階級權力欲的無限膨脹和對金錢的貪得無厭以及資本主義剝削給勞動群眾帶來的苦難。中篇小說《伊利亞的遺囑》(1876)描寫一個富商的遺孀為瞭獨吞遺產,竟把親生女兒逐出傢門,與她狼狽為奸的法官又企圖從中漁利。長篇小說《乞丐盧卡》(1879)寫一個乞丐變成瞭高利貸者,他的財富與權勢不斷增加,許多社會名流都拜倒在他的腳下。

  在文學理論方面,他致力於革新舊文學,主張文學應推動人類的發展。他反對以臆想代替生活的浪漫主義詩歌,同時也反對自然主義的表現手法,認為“缺乏思想的純粹的現實主義,僅僅是一張呆板的照片;而純粹的理想主義隻是一種毫無生氣的幻影”。因此,他提倡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他的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在19世紀克羅地亞作傢中產生瞭深刻的影響,克羅地亞文學史上的19世紀60、70年代有“謝諾阿時代”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