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散文傢。字通伯,晚號抱潤翁。安徽桐城人。自幼受桐城派傢學薰陶,師事同裏吳汝綸及武昌張裕釗,刻苦學習古文,頗為吳汝綸器重。數應鄉試不第,長期教習鄉裡,研治群經,兼及子史,旁及佛典,聲名日起。但他已淡於仕進,屢拒舉薦。宣統二年(1910),清廷召纂《禮》經課本,逐入都,授學部主事,充京師大學堂教習。不久回皖,任安徽高等學堂監督。民國三年(1914)再至北京,主持政法學堂教務,充袁世凱政府參政院參政。因眷戀清室而反對袁世凱稱帝,拒絕參加籌安會。

  民國五年,清史館聘為總纂,主修儒林、文苑及光宣大臣傳。後以老病歸裡,在傢鄉去世。

  馬其昶與姚永概、林紓同為桐城派末期代表人物。姚、林早死6年,他晚年遂被目為桐城派殿軍。其文固守桐城派規范,以宗經為本,以碑傳史論為主,拙於記事,遠離現實,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面相當狹隘,亦無雄奇瑰瑋之觀。然思深辭婉,言簡意長,不矜才,不使氣,語言的雅潔可與方苞、姚鼐角立,章太炎亦贊其“能盡俗”。

  所著《抱潤軒文集》,有宣統元年石印10卷本,民國十二年傢刻本。他不寫詩。學術著作有《屈賦微》、《桐城古文集略》等17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