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基

  現代小說傢。原名張璞君。吉林琿春人。1917年2月12日生於一個破落的商人傢庭。“九·一八”事變前後,駱賓基在琿春和山東平度讀書並務農。1934年,他在北平(今北京)自學期間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革命文學影響,對文學發生生濃厚興趣。1936年春赴上海,完成瞭反映東北抗日義勇軍鬥爭的處女作──長篇小說《邊陲線上》。“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後,他曾在上海、浙東一帶參加救亡活動,寫有報告文學《東戰場別動隊》等作品。40年代,他輾轉於桂林、香港、重慶、上海等地從事文學活動。這期間他的短篇小說《北望園的春天》,以戰時後方桂林為背景,寫一群知識分子的生活與憧憬,筆觸細膩,在藝術上最能代表他的風格。另一短篇小說《鄉親──康天剛》則以傳奇的情節、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肯定瞭對美好理想的執著追求。自傳體長篇小說《混沌》(《薑步畏傢史》第一部)以1918至1921年間的社會生活為背景,寫地主商人傢庭中的少年薑步畏的生活,展現瞭北國邊界城市富有特色的自然風物、社會習俗和人情世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曾先後到山東、吉林、北京、黑龍江等地農村體驗生活,創作有《王媽媽》、《父女倆》、《交易》、《年假》和《山區收購站》等短篇小說。駱賓基擅長渲染氛圍,在平淡細膩的描述中抒情和表現人物心理,作品具有鮮明的東北農村地方特色。

  70年代以來,駱賓基於從事文學創作的同時,以較多精力研究上古史與文字學,著有《金文新考》。任北京市作傢協會副主席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