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友葵

  中國女高音歌唱傢、聲樂教育傢。1908年4月3日生於湖南湘譚。幼年受傢庭影響,愛好音樂,會唱京劇,能演奏多種民族樂器。10歲開始學鋼琴,並兼學書法、繪畫。1927年入蘇州東吳大學生物系。1930年獲美國阿拉巴馬州廷頓大學學獎學金,赴美主修音樂,兼學美術。193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並被選為該校優秀學生組成的“C.西格瑪”榮譽學會會員;又在該校參加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的音樂合唱節目中擔任領唱。同年回國,在東吳大學教授聲樂,在校內組織學生業餘合唱隊,演出輕歌劇《杏眼》;同時,師從外籍聲樂教授蘇石林進修。30年代中期,她經常在上海、蘇州、南京等地舉行獨唱音樂會,並多次同上海工部局樂隊合作,曾在梅百器的指揮下,與上海雅樂社合作演出J.海頓的清唱劇《創世記》和《四季》,擔任其中的女高音獨唱;又曾在以《聊齋志異》故事為題材的歌劇《柳娘》中擔任女主角,並主演過歌劇《茶花女》、《蝴蝶夫人》和《圖蘭多特》的片斷,均獲得好評。

  1939年,黃友葵任昆明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教授。翌年起,在重慶國立音樂院任教授兼聲樂系主任。在任教期間,曾在重慶、成都等地舉行過多次獨唱音樂會;對學生中的進步音樂社團“山歌社”予以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教於南京大學及南京師范學院音樂系。1953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傢協會江蘇分會主席。以後又被選為中國音協常務理事。1958年,任南京藝術學院聲樂教授兼聲樂系主任,1978~1983年任副院長。

  黃友葵是我國最早介紹歐洲“美聲歌唱”的聲樂傢之一,梅百器當時譽她為中國第一女高音。她的演唱含蓄、細膩、深情,音色優美,技巧嫻熟,是抒情花腔的女高音歌唱傢。在聲樂教學中,她不斷探索將“美聲學派”同中國民族唱法相結合,尋求實踐聲樂民族化的途徑。數十年來,她培養瞭大批聲樂人才。在古稀之年,她仍堅持教課,為培養出更多更好的聲樂人才而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