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奏體鳴樂器。中國古代鐘類打擊樂器。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鎛屬於西周晚期。先秦時期的鎛多自名為鐘,僅齊、邾諸國自名為鎛。唐宋以來所謂的鎛鐘並非鎛,而是指用以定音的特大型鐘(甬鐘)。

  鎛的一般形制略如鈕鐘,但形體較大,腹微鼓出,平口,截面呈橢圓形,並且有的是複鈕。早期的鎛體四面各有一道垂直的扉棱,稱克鎛。春秋以後,扉棱逐漸消失,形體也漸小,如河南固始侯古堆一號墓出土的編鎛為8件。

  先秦時期有有特鎛與編鎛之分。特鎛多為大型,用來加強樂曲的重拍和主音;編鎛有大型和小型,用以演奏樂曲或伴奏。自春秋以後,小型編鎛逐漸流行而與編鐘相抗衡;約自唐宋以來,不少編鐘逐漸改取鎛的形制,遂致鐘鎛不分,鎛名亡而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