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巴厘島的傳統古典舞蹈。巴厘島上的男女老少都酷愛音樂舞蹈,大小村子裏都有樂隊和舞隊,每逢宴會或宗教節日都有舞蹈表演,這已成為巴厘島人的一種傳統習俗。

  巴厘古典舞蹈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由於世代相傳和藝術傢的不斷創新,形成瞭獨特的表演風格和特點。它要求舞蹈者在直立或半蹲的舞姿中,保持腰、臀部側曲的姿態,頭部可以自由擺動,眼睛左顧右盼,靈活傳神,手指隨著音樂左右擺動並不斷顫動。

  巴厘厘古典舞傳統劇目的內容,大多取材於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和《摩珂婆羅多》的故事,有的也來自其他文學作品。在帶有舞劇性的作品中,常穿插對話,或在幕前介紹劇情;有的在對話時配有音樂。

  巴厘古典傳統舞蹈的劇目非常豐富。如山哈央舞,這是流傳至今最古老的一個宗教舞蹈,是當發生流行病疫,或遇天災人禍時跳的舞蹈。通過舞蹈表現瞭神和人之間的聯系。舞蹈者在伴唱隊唱著神的名字時出場,向人們灑聖水,以表示神的保佑。舞蹈經常由不滿12歲的兩個女孩子演出。形式也各有變化。在有些地方山哈央演出時,少女赤腳在火上跳,一直跳到昏昏迷迷、神志不清。也有的站在男人肩上跳,男人來回旋轉,姑娘們卻不會掉下來,因此認為是神靈附體。這種舞蹈往往是在晚上表演。

  列岡舞至今仍是巴厘古典傳統舞蹈的代表作品,由3位年輕的女演員扮演。扮演侍女的演員先出場,手拿折扇舞一段,在將扇子交給兩位公主後,她即消失到幕後,正劇才正式開始。劇情是描寫拉森姆王和達哈的故事。

  班耐舞也是一種有情節的祭祀舞蹈,通過少女們到陵廟中禮神,接受陵廟主持人祝福的情節,表現瞭少女們對神的一片虔誠。這個舞蹈有著濃鬱的宗教氣氛,肅穆端莊,充滿瞭靜謐美。舞蹈曾進入過宮廷,現在常作為晚會的第一個節目,用以表示對觀眾的祝福。

  紮克舞又稱猴舞,是一種儀式性的男子群舞。表演者圍成圓圈盤腿席地而坐。他們不帶頭巾,赤裸上身,揮舞手臂,發出“紮克紮克……”的聲音。

  此外,格巴耶爾舞、藏額爾舞、巴裡斯舞等都是有著濃鬱宗教色彩的儀式性舞蹈。

  巴厘古典舞蹈的音樂用傳統的銅制“佳美蘭”演奏(見爪哇古典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