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芭蕾演員、編導。原籍俄國格魯吉亞,1904年1月9日生於聖彼德堡,1983年4月卒於紐約。1914年入聖彼德堡戲劇學校舞蹈科學習。1924年畢業,任國傢歌劇舞劇院(即基洛夫劇院芭蕾舞團)芭蕾演員,同時參加青年芭蕾舞團。1924年,他移居美國。1933年主持美國芭蕾舞學校和芭蕾舞團(即紐約市芭蕾舞團的前身),擔任該團團長兼藝術指導。他極力提倡創作“美國自己的芭蕾”,巴蘭欽的理論和實踐對美國當代舞蹈的演變,不論是芭蕾還是現代舞均有重大影響。巴蘭欽對於作為舞舞蹈基礎的音樂具有非常深刻的瞭解。他善於處理舞臺空間,如角度和位置的交換所產生的強烈的對比,也善於運用傳統的舞步,並把民間舞的舞步融進芭蕾的風格中。巴蘭欽的舞蹈使動作和感情、形體和精神、表演和聯想得到完美的結合,使舞蹈充滿瞭詩意。他的藝術思想對歐洲和美國的芭蕾有深刻的影響。他1928年的早期作品《繆斯的主宰阿波羅》一直被認為是最優秀的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可歸納為兩類:一種是將古典名傢的技巧運用於純粹舞蹈表演或表達浪漫主義氣氛的芭蕾上。所用音樂范圍很廣,從19世紀М.И.格林卡的古典音樂到П.И.柴科夫斯基、A.K.格拉祖諾夫和C.德彪西、M.拉韋爾,甚至I.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另一種是把現代舞和古典芭蕾融合在一起,這初見於他的作品《四種氣質》中。隨後他又將這種風格配以當代音樂,形成抽象舞蹈,特別是他與M.格雷厄姆合作的《插曲》使芭蕾舞以新的面貌出現。

G.巴蘭欽為紐約市芭蕾舞團演員排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