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的旁遮普、信德、俾路支、帕坦等民族的音樂。其音樂文化與印度關係密切,同時,也受到瞭伊朗和阿富汗的影響。由於宗教信仰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各民族在音樂上也都各具特點。

  旁遮普的民間音樂與北印度的民間音樂較為接近。常見的民間歌曲有即興性的“瑪希雅”、“博利”,敘事歌曲“希爾-倫傑赫”等。它們也是當地主要的舞蹈歌曲,其特點為曲調不斷反復。信德民間歌曲的主要形式稱作“卡菲”,內容多半是通過信德民間神話故事來表現現伊斯蘭教蘇菲派的教義。歌詞大多取材於18世紀上半葉的信德詩人S.阿卜杜爾·拉迪夫的詩歌。卡菲的曲調以印度古典拉格及當地民歌為基礎,是傳統音樂與民間音樂的結合。在卡菲的表演過程中,經常即興地插入一些節奏自由的演奏或演唱。俾路支的民間音樂受波斯音樂的影響較深,主要的形式有:愛情歌曲“利庫”、敘事歌曲“達斯特納絡”和婚禮歌曲“哈洛,哈洛”等。這些歌曲詞句短小,節奏自由,曲調經常反復,常由流浪的職業藝人演唱。在俾路支和信德還有一種廣為流行的婚禮歌曲“沙達曼”。居住在西北邊境省的帕坦族最重要的民間歌曲是“恰拜特”,它是以四行詩的形式來贊美愛情或英雄,由兩位歌手輪流吟唱,有時在場的人也跟著重復,這種歌曲僅限男性演唱。另一種流行的舞曲叫“卡塔克”。

  巴基斯坦的傳統音樂和專業創作遵循印度音樂的理論體系(見印度音樂)。常用的拉格有“拜拉維”、“卡菲”、“克默傑”和“比拉費爾”等。

  主要的藝術歌曲體裁有“卡瓦利”、“恰亞爾”和“特帕”等。卡瓦利目前在巴基斯坦十分盛行,是廣播、電視、音樂會的重要曲目。這些歌曲的歌詞大多由2行或4行的詩歌組成,音樂結構也多為分節歌式。這類歌曲的演唱者,大多是傢傳的職業音樂傢。器樂曲通常源自聲樂曲,往往是一系列短小的動機或音調的不斷反復。巴基斯坦常用的樂器有膜鳴樂器:多拉克、多爾、米爾登格;體鳴樂器:小銅鈴、孔格魯;氣鳴樂器:沙赫奈伊、比恩(蛇笛);弦鳴樂器:沙林達、薩倫吉、拉巴卜、埃克塔拉、西塔爾等。其中大部分源自印度和阿拉伯,主要用作聲樂伴奏,其中節奏性樂器占重要地位。近年來,以電影歌曲為主的流行音樂也在巴基斯坦廣泛流傳。這些流行音樂較多地受到瞭西方現代流行音樂的影響。

  巴基斯坦早在1966年創辦瞭巴基斯坦藝術研究院,1974年又成立瞭民間遺產研究所,搜集、整理民間音樂,改革民族樂器,扶植音樂人才。主要的演出團體有巴基斯坦藝術中心和國傢表演藝術團。